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10大恐怖外食組合要少吃 6關鍵照樣吃得健康


國內20146月份一項針對1,020名上班族的調查顯示,平均八成有一餐以上靠外食解決,每天三餐均外食者也高達六成,外食情況與兩年前(2012年)相比更提升了一成。

除了上班族外,國家衛生研究院2015年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國高中生的早、午餐外食比例超過8成,13-64歲的民眾,甚至有近70%為三餐都是外食者。無獨有偶,201610月份英國知名女性健康養生網站Healthista的營養師梅.辛普琴(May Simpkin)刊登在每日郵報的文章中,特別教導三餐外食比例最高的午餐外食族,如何健康吃的六大訣竅(小心套餐或優惠餐、餐點冠上健康未必健康、自己帶午餐、午餐不能太晚吃、注意沙拉中的邪惡份子、午餐要夠熱量與營養),潘老師看過之後,心有戚戚焉,特別整理後,再放進一些粗淺意見予以補充,謹供午餐外食族們參考:

1. 小心套餐或優惠餐:
常常點餐時,會發現套餐或促銷套餐在價格上要比單點來得經濟划算,而且在時間上通常也比較不需要等待,上班族為了省錢、省時間,通常都會點它。但是,套餐一定會包含許多主餐以外的附加餐點,而這些餐點不見得全部都是你想要吃的(或健康的),像是三明治(或漢堡)加薯條加汽水或果汁再加巧克力棒,潘老師特別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貪快或貪划算而點它,除了會因此攝取更多的熱量外,又會吃入許多損害建康的加工食品。

2. 餐點名稱健康未必健康:
著重健康養生者,大多會注意避免去點一些加工肉類(培根、熱狗、香腸)、脆皮麵包、加量、過鹹起士、飲料、甜點等,但是一般從名稱上很難看出是否健康,必須要詳細詢問才行,不可大意,像是洋芋片會被稱為「蔬菜脆片」、冰沙被改成「奶昔」、含糖飲料被稱作「風味水」、巧克力甜點被改成「能量棒」,聽起來好像比較健康,實則不然。

3. 自己做午餐:
只要有計畫(planning),其實並不難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可以利用前一天晚餐的食材當作第二天午餐的菜色,可以煮一些蕎麥麵條或五穀糙米飯當主食,並選用搭配性高的新鮮瓜果蔬菜食材,比較適合做便當,像是黃瓜、番茄、紅蘿蔔、毛豆、南瓜、花椰菜、蘋果等,細切後加顆水煮蛋,再加些雞肉、鮪魚等,喜歡喝湯的人,還可以煮個豆腐味噌湯,就是一頓簡單又營養的午餐囉!

4. 午餐不能太晚吃:
上班族常會因開會、事情沒做完,或現在人太多、待會再吃,就延誤到吃午餐的時間,當人太餓時,身體產生低血糖,大腦會渴望得到葡萄糖,因此你會特別想要吃些糖或碳水化合物來填肚子,這種稱之為sugar craving,等到你有時間吃午餐時,又再吃進去一大堆東西,因此熱量就嚴重超標。況且午餐太晚吃,會造成惡性循環,連帶影響到晚餐的進食時間及食慾,甚至打亂生理時鐘,所以午餐一定不能太晚吃喔!

5. 注意沙拉中的邪惡份子:
沙拉中的蔬菜和水果固然健康,但常有人會加入大量以美乃滋作基底的沙拉醬,例如凱薩醬與千島醬等,有些人甚至還會淋上一些蜂蜜當醬料,要注意潛藏高糖、高熱量的陷阱。另外,有些沙拉會放入油炸的培根碎片,以及油炸麵皮碎片,更加邪惡,這些都要避免。

6. 午餐的熱量與營養要夠不能馬虎:
午餐外食族蔬果攝取量明顯不足,蔬菜不但有纖維素能增加飽足感,每天至少要攝取5份蔬果。而每人每天的熱量需求,依據國健署的建議,就算一般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屬輕度工作者,每天預估所需熱量也要達到30大卡×目前體重,如果午餐熱量不夠,不僅下午工作沒精神,下午也容易餓,反而吃進更多熱量。另外,掌握「吃食物、不要吃食品」的原則,避開加工食品。還有很多東西,它們並不是蔬菜,千萬不要搞錯,如南瓜、山藥、牛蒡、玉米、芋頭…等。

此外,台灣午餐外食族,會選擇以下幾種地點或餐廳用餐,潘老師告訴你針對這些特定的用餐地點必須掌握的幾個重要原則:
1. 自助餐用餐原則:
應該儘量夾取較上層的青菜,避免泡在湯汁中會過油或過鹹;儘量少肉食;多選蒸、滷、煮的菜色,避免炒、煎、炸的食物;不要用滷汁或湯汁拌飯,選擇糙米飯。
2. 超商用餐原則:
可以參考外包裝上的熱量及營養成份標示;避免額外多購入高油、高鈉或高糖的零食;儘量多喝白開水,不要買含糖飲料。目前超商的茶葉蛋、烤番薯、新鮮香蕉、海苔鮪魚三明治、無糖優格、青菜沙拉(不加醬),都是很好的選擇。

3. 中式餐廳用餐原則:
儘量選擇五穀雜糧飯;少吃糖醋、三杯及勾芡類食物,可以多點清蒸魚類、清炒蔬菜;如果選湯麵,不要把湯汁喝個精光。

4. 西式餐廳用餐原則:
千萬不要選可以吃到飽的餐廳,很容易就吃進過多熱量;選全麥雜糧麵包,也不要在上面塗抹奶油、果醬等;最好選清湯而非濃湯;吃沙拉時,用和風醋醬取代千島沙拉醬。

最後,20146月份台灣營養師列舉出目前台灣十大邪惡午餐外食組合,不但每一項的熱量超標,且高油、高糖、高鈉的搭配,長期下來更可能引發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是不是也常列在你的外食清單內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