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飆到肉搏,“運動品牌宇宙”的天下大勢
2015年開始,運動品牌行業經歷了整整三年的高速發展。在這三年時間裡,原本強勢的品牌開始超高速發展;曾經垂死的品牌再度復活;而很多不溫不火的品牌,也能穩穩拿下了高個位數的增長。
三年狂飆的背後是,健康和運動的生活方式,以及休閒和舒適的穿著需求,已經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流消費趨勢,各大運動品牌都在分享這一股行業紅利。
過去三年裡,上海淮海中路的運動品牌店越來越多。Nike、adidas、FILA、Puma、UA、Reebok、ASICS等都在這里新開/翻新了旗艦店;而諸如Reebok、Um br o、Joma、Diarora......這些曾經淡出人們視線的品牌,也紛紛在全球/中國重新開店擴張,再度占得一席之地。
這三年,也是整個行業新科技、新產品和新玩法層出不窮的時間。
Boost的強勢統治,4%和4D的鋒芒初,Kanye、Rih
anna與Virgil的強勢入局,奢侈品牌的試水嘗試,動畫片電影玩具等聯名方的精彩紛呈,原本玩法相對保守的運動品牌行業一下變得精彩紛呈。
Stan Smith,NMD,Creeper,YEEZY,THE
TEN,各類精彩的產品和合作層出不窮,而諸如N9000,PUMP FURY等小眾鞋款,也都收穫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各類精心製作的聯名層出不窮。
2018年,事情開始起了變化。
這一年,行業整體進入調整期,營收增長也進入瓶頸期。全新的頂尖科技需要時間來孕育和調試才能實現量產,曾經火熱的諸多營銷模式也逐漸失去了新意,各色聯名方也暫時無法再找出版圖之外的選擇。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athleisure的大風已經刮了三年多,各類鞋子也都買了不少,在需求沒有提升的前提下,如果產品和營銷上沒有新的刺激,消費者也再難重複兩三年前一般的購買慾望。
行業的熱乎勁沒有了,紅利沒有了。原本動動手指就能做到的生意指標,現在需要彎腰下地了,於是,2018年成為考驗運動品牌們基本功的一年,它們需要依靠品牌自身的積澱,營銷手段,渠道多樣性,零售形態和能力來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營收。
或者說,讓自己避免下滑。沒有炸裂科技,沒有爆款產品,沒有超頂級新明星。整個行業都缺少這樣的「超級英雄」,只能依靠拳拳到肉的“近身肉搏”。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我們再次領教了Nike的實力,也再次認識到千年老二adidas與領頭羊Nike的差距。
這一年,Nike以Sn eakers App為核心,率先駛入電商發展高速期,遠遠甩開了曾經先發製人的adidas;隨後,Nike又在上海南京東路開設了全新的零售店,向消費者展示了完全不同的零售理念;選用Colin Kaepernick作為「Just Do it」三十週年的主角更彰顯其在市場營銷方面強勁的勇氣、創新和掌握力。
在Virgil扛住Kanye之後,adidas“近身肉搏”上顯得實在力不從心。除了不斷簽約明星代言產品外,adidas似乎不知道怎麼去做營銷了。電商渠道的發展也遠遠落後於Nike,而開在Nike001對面的亞太旗艦店更是表現平平,難以媲美對手的光芒萬丈。
兩大領頭羊的正面對比,直接體現出運動品牌行業在2018年整體的變化。
說實話,真要比拼新產品的話,adidas在2018年的新品並不落於Nike下風,但在行業整體大勢不理想的情況下,想要賣出產品,需要的是從營銷到渠道的一系列組合拳。
POD的失敗,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產品不行」,而是adidas整個Go
to Market的弱勢體現,反觀在2018年把AJ 1這盤冷飯炒出全新高度的Nike,正是從營銷到渠道整體強勢的體現。
說到AJ,這正是2018年行業大勢的一個縮影:各家在產品上沒有「明顯」突破,但依靠著完全不同的營銷方式,多元且有趣的渠道組合,以及不斷的配色和聯名,依然能為品牌帶來大量的銷售。
經過2018年的洗禮,從明年開始,「電商」,「創新營銷」,「更強的零售終端」一定會成為各大品牌廝殺的主戰場。以4%和4D為首的產品和科技會逐漸進入主戰場,但整體缺乏新意的產品大背景,會讓「基本功」的對決成為重中之重。
對運動品牌行業來說,2017年是暴風雨的前夜;而在過去的2018年,大風大雨已是隨處可見,洗牌和調整也如期而至,2019年,行業環境對所有品牌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第一批真正掉隊的玩家們也許很快會出現。
Nike
在這裡先做個說明:Nike的財年計算與其他品牌不同。儘管全球第一(市值&營收)的地位許久沒有被動搖過,但在過去三年整體失勢,卻是Nike品牌不爭的事實——品牌缺乏熱度和爆款,北美市場增長乏力,只能不斷依靠折扣來確保品牌營收。最可怕的是,在過去三年,Nike幾乎失去年輕人的關注和興趣。
Virgil在2017年的入局,讓年輕消費者開始重新關注並追逐Nike,這對Nike意義重大,並極大程度上奪回了球鞋流行設計的主動權。而一旦從adidas手里奪回這股子關注度和勁頭,剩下的事情對Nike來說就不難了。
雖然這一年Nike在新產品上依然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參照對象為NMD或者是Creeper),但優秀穩健的電商發展,不斷優化的零售體驗,層出不窮的聯名合作以及隨之而來的多樣化設計,已經能保證Nike將Virgil帶回來的東風吹得又?又勁。
這一年,Nike勝過adidas,很大程度贏在了通路的建設和優化,其中最值得矚目的,是以SNEAKERS為首的Nike電商通路。
通路,坦白說,這是一個“傻子都知道很重要”的事情,但Nike依然能穩穩走在行業第一位,這就很讓同行們汗顏了。《天龍八部》裡,玄難和喬峰同時用太祖長拳較量,招式上並無玄妙可言,但喬峰依舊後發先至,勢不可擋。今年的雙11,Nike沒有讓adidas縮小與自己的差距,哪怕絲毫。
Converse
依靠著Nike持續不斷的輸血以及自身對於經典鞋款的不斷建設,始終漲漲跌跌的匡威終於在19財年二季度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相比於adidas集團的Reebok,匡威在Nike手下定位更清晰,產品焦點更明確,得到的資源也更多。
adidas
關注adidas的人,應該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2017年後半段,明眼人都能看出德國品牌潛在的危機和風險。UB之後沒有能扛起大旗的BOOST鞋款,NMD熱度迅速消退,Stan Smith與Superstar奮戰太久已經力不從心;籃球明星始終沒有新動作,足球球隊相繼離去——大部分人都知道,2018年的adidas會有問題。但彼時的情況還沒這麼糟糕。龍珠聯名為adidas再次掀起一股熱潮,YEEZY 500與700也相繼曝光並贏得熱度,YUNG和FALCON更是讓人看到了adidas應對潮流變化的策略。加上傳聞已久並即將在2018年相對大規模發售的4D,adidas的武器庫似乎裝備精良。因此,在2018年開年的時候,一切都沒這麼糟糕。然而,adidas輸在了速度和節奏。
龍珠的聯名,雖說產品設計也有爭議,但adidas明顯在節奏的把控上出了問題。從首次曝光到發售完成,居然花費了整整近一年的時間,在這個消費者口味越變越快的時代,完全沒有掌控好這款話題聯名的節奏。早早曝光的YEEZY 700和500沒有趕在老爹鞋冒頭的時候就迅速出來搶占份額,700更是到了2018下半年才大規模發售,讓adidas完全失去了在這波球鞋風潮中搶占領先身位的機會。
到下半年,500和YUNG終於全面鋪貨、蜂擁而上時,Nike已經憑藉M2K TEKNO守住了adidas的反撲。
4D的落寞,則顯得更為可惜。4D遭受的冷遇,其實和產品本身關係不大。試想,如果在2016年adidas熱度驚人的時候推出4D,那會是怎樣一番盛況。可惜的是,4D的首次較大貨量發售趕在了品牌熱度直線下滑的2018年下半年,配上高昂的價格,自然是舉步維艱。
在2018年,產能、週期及各種可控不可控的主觀原因影響了品牌的節奏和速度,讓adidas在捏著一手好牌的情況下過得舉步維艱。
對他們來說,沒能頂住Nike的第一波反擊,接下來可能會更加被動了。近期曝光的米切爾即將得到簽名鞋的消息,就是adidas困境的一個最好註腳。
Reebok
在adidas的財報中,明確提到了Reebok的業績表現,立志於專業健身的Reebok,卻遭遇了十分尷尬的局面。雖然在athleisure類產品上表現出色,取得了連續多年增長,但品牌努力的健身產品大方向卻不漲反跌,甚至抵消了經典系列的雙位數增長。和Asics面臨的問題有點相似,Reebok至今也還沒有完全確認品牌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三角形的全新品牌logo至今識別度依舊遠遜於經典logo(vector)。幾位重要的合作夥伴,Crossfit,Lesmills以及UFC,依然只能算是小眾,這些情況在中國更顯得舉步維艱,而在全球最重要兩個市場之一無法贏得大眾消費者,絕不是什麼好事。如何在健身和休閒之間做出抉擇,是Reebok恢復增長的關鍵。
Puma
2018年初,人人都為Puma捏一把汗,畢竟曾幫品牌挽回頹勢的Rihanna已經不能繼續發光發熱,過去三年,Puma成功將自己樹立為許多消費者心中第一女性運動休閒品牌,然而在2018年卻有些碌碌無為,並沒有拿出振奮人心的女性新產品。最直觀的體現是,Puma在2018年鞋類產品的營收增幅回到了個位數。儘管如此,Puma整體的戰績依舊相當不錯。到2018年三季度為止,Puma品牌的營收增幅非常穩定,並沒有顯示出驚慌失措。adidas的鄰居明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財報顯示,2018年Puma的服裝表現大幅提升,彌補了品牌鞋類乏力的不足。並且與Nike一樣的是,儘管新品不夠強勢,但Puma在聯名合作方面下了大功夫,從MCM,到PEPSI,再到韓國的BT21以及年底的芭比娃娃,很好地彌補了本身產品的不足。
除此之外,Puma也沒有停止在專業運動領域的努力,儘管這是他們不太擅長的事情之一。在足球領域失去阿森納後,Puma迅速補進了AC米蘭,隨後更是宣布重新回歸籃球品類。雖然對Puma來說,做籃球生意短期內一定穩賠不賺,但卻能給品牌提供足夠的關注度和曝光率。並且根據業內的一些傳言,Puma也好好招攬了一些專業人才,接下來的2019年,很期待Puma有一番作為。當然了,鞋子上的潛在問題,Puma仍需努力解決。
UA
來到2018年,UA在媒體上的聲音明顯少了很多。儘管華爾街的投資者們依然還是很關注他們的股票,但對中國消費者而言,這個品牌今年確實話題不多。Rocky與品牌的聯名款發布算是全年UA最為高光的時刻。對曾經狂飆突進了二十多季的UA來說,繼續調整自己產品線(縮減不必要的品類,加速運動休閒發展)是從2018年開始的重中之重。在產品改善前,UA在北美的頹勢確實是難以翻盤,北美以外市場的增長也勢必繼續放緩。在今年裁員之中倖免的員工,依然會惴惴不安。 無論是鞋子還是衣服,UA急需一款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產品為品牌逆轉形勢。
Asics
當年貿然將決定將Asics Tiger做成獨立品牌並開設專賣店的Asics,在2018年不得不重新調整品牌策略。2018年三季度過後,Asics集團下調全年預期,儘管鬼塚虎已經連續保持了多年強勢,並且沒有絲毫後繼不力的徵兆,但Asics運動線勢頭放緩,而AT更是完全無法獨立在市場上立足,這一切都影響著Asics的整體業績表現。盡快調整Asics Tiger的定位和策略,是接下來Asics自己要解決好的問題。內部分工與條線梳理清楚之後,Asics再度恢復增長並不困難。畢竟從產品而言,Asics依舊展現了不錯的潛力。
Vans
一直被看做佛系品牌的Vans,已經成了VF集團的最大支柱。儘管Vans在美國始終無法擺脫不上不下的尷尬,但卻在中國始終保持著優秀的業績表現。細心觀察Vans雙11商品的很多消費者甚至表示,Vans根本沒有全力拼殺,早早就鳴金收兵。對Vans來說,2020將會是計劃之中的品牌大年(東京奧運會)。因此,2019年的計劃將如何安排,其實非常有趣,因為理論上來說,從2019年開始,滑板文化會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屆時Vans施展拳腳的天地將會比現在更大。
安踏
安踏集團已經成了2018年運動品牌市場上最威風的名字之一,其半年營收已突破100億人民幣。百億關口是所有國產品牌爭先想達成的里程碑式指標,李寧曾經距離最近,但最終安踏率先沖線。而到了2018年,安踏更是只花了半年時間就實現了業界同仁曾經共同的夢想。「多品牌策略」是安踏能夠如此狂飆突進的最大法寶。曾經的李寧也四處收購,將lotto和紅雙喜等品牌收歸帳下,但卻沒有設定好品牌之間的定位和目標消費者,導致旗下諸多品牌無法發揮作用,最終分崩離析。
反觀安踏,順利為Fila和迪桑特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位置,並用強大的渠道資源,清晰的推廣策略以及供應鍊和人才挖掘幫助Fila在連續多年頹勢後實現了大爆發。進入2019年,大家已經更期待迪桑特能否展現它在韓國市場的戰鬥力,更令人激動的則是新歸安踏旗下的Amer Sports將會如何併入整個集團的運作。
最具性價比:Fila韓國Disruptor
從一款相對小眾的女生鞋款,藉著老爹鞋的趨勢發展成為全球最火熱的鞋款之一,Disruptor的火熱已經無需多言。
然而,由於Fila品牌所有權在不同的地區市場有所不同,所以產品的定價和款式也有所差異。在品牌定位往中高端走的中國,Disruptor的售價在1000 RMB以上,在韓國可以買至少2雙同樣的鞋款。所以去韓國買目前最火熱的鞋款,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一件事。
順便說一句,Disruptor是今年FN年度鞋款的獲獎者,業界非常權威的年度獎項。
最成功球鞋科技:Nike React
很多人都在不斷討論React和Boost誰更舒服,這其實並不重要,只要能達到Boost 80%的水準,對React來說就已經足夠。
對Nike而言,他們其實只是需要一份全新且具有優秀水準(而非最佳)的中底科技,能夠幫助他們施展自己的產品與營銷策略。
2018年裡,從Nike Epic React開始再到React
Element 87,React成功地扮演了「承載者」的角色,幫助Nike在運動和休閒領域第一次給予了Boost家族強大的正面阻擊甚至是局部勝利(當然Boost家族自身下滑也是原因)。單就這一點,React當得起年度最成功球鞋科技的稱號。
年度最炸代言人Cardi B for Reebok
Cardi B代言Reebok的消息一公佈,基本就炸掉了所有歐美的球鞋和時尚媒體。脫衣舞孃出身的傳奇經歷、心直口快的行事風格,再加上之前和麻辣雞的一系列吵架鬥毆新聞,誰人還不識Cardi?
Reebok這步棋,真正下到了聚光燈下。
當然,Cardi B本身的專業水平也實在是過硬,即便張揚高調,也讓人不得不服。不過不得不說,官宣的照片真是保守……
最失望球鞋項目adidas Originals x Dragon Ball
龍珠和三葉草聯名,單聽名字就足夠讓人興奮了,而且看似無關的兩個品牌(IP),其實受眾的重合率非常高,因此,這一次的聯名看起來直接站在了成功的大門口。
但沒想到,產品本身的設計距離大眾的期待相距甚遠,除了悟空款和弗利薩款之外,其他幾個配色在細節和整體顏值上都不夠令人滿意。
不僅如此,整個項目在整體營銷的節奏上也非常奇怪,從曝光到發售整整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最後,除了第一波的悟空和弗利薩熱度不錯之外,剩下幾款都只能說是不冷不熱,基本至今都在店內有售……
年度最佳球鞋活動Innersect 2018
球鞋行業蓬勃發展的這幾年,國內外的球鞋展覽和活動層出不窮,每年都有新的玩家入局。Sole DXB,ComplexCon,Hypefest,Yohood,Sneaker Con無論規模大小,都極具影響力。
不過在2018年最成功的,個人看來無疑還是陳冠希牽頭主辦的第二屆Innersect。
大家開玩笑的時候都說,類似的球鞋活動,往往是第一屆生澀,第二屆頂峰,第三屆下滑,也許今年正好是Innersect的「黃金歲月」吧。
這一次Innersect最吸引人的,並不是僅僅參展品牌的名氣,而是品牌們帶來的產品和內容。雖然體驗上各種問題依然不斷,但本屆Innersect依然可以算是年度最佳。
年度最成功鞋款YEEZY BOOST 350 V2 WHITE
衡量一款球鞋的成功與否,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對於玩球鞋的人來說,大部分都喜歡用二級市場的價格來衡量一款球鞋的成敗。但既然是行業小結,這一份“最成功”的選擇,更多還要從品牌營收和戰略的角度考慮。
YEEZY 350 V2這款純白配色,不僅實現百萬級的發售數量和快速售罄,更是幫助adidas在逆境之下實現了營收增長。
就這一點來說,白椰子在今年球鞋界扮演了最最重要的角色。當然了,這一次耀眼的光芒,也是這款鞋(甚至是這個鞋型)的絕唱了。
對運動品牌來說,狂飆的三年已經過去,2019年已經到來,生存和發展的難度都會比往常更大。每次告別舊年的時候,總會對接下來的365天充滿期待,會有多少的新球鞋、新玩法、新簽約等著我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