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將人生中最不浪漫的那些 活成一幅風景


抱著愜意心情打開這一期的讀者們恐怕要失望了,《小日子》沒有要講那些你所習慣的漂亮風光,本期我們訪問了好多位民宿主人,探究他們打造民宿背後的故事,一點也不輕鬆,但這些故事依舊好看。在我們眼中,這些能與生活中的繁瑣日常共處,將風景裝進房子裡的人,是我們最喜歡、真正浪漫的人。
關於旅宿,我自己有幾件印象很深刻的事。有一次去朋友開的民宿過夜,晚上在大廳喝酒聊天,氣氛正好,樓上的客人突然打電話下來說馬桶塞住了,跟民宿主人求救。酒興正酣的朋友拿著馬桶吸盤上樓,過了半小時垂頭喪氣地下來,我們問了半天,馬桶自然是通好了,但朋友說:「我剛剛近距離接觸了好多好多大便,現在很厭世。」
我有另外一個好朋友在大稻埕開民宿,言談間聽他提到,他跟他的經營夥伴每隔半年、一年就要出去流浪一趟。我問,你們的工作場域本身看起來就很休閒,接待的也是旅人,應該平常就很愜意吧,怎麼會需要出去那麼久呢?他說,旅宿的工作與生活幾乎沒有區隔,工作流程中充滿雜務,再加上旅人常常把心事或是期待都放在民宿裡,民宿主人的工作壓力跟密度其實遠大於常人想像。
開一間旅宿,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那麼疲累,但身為旅宿主人,他們總是能對於生活空間有不同的想像,所以作為旅人,我們才能處處有驚喜。在精品旅館及豪華汽車旅館林立的臺中,62巷青年旅館的主人昱全,在大肚山腰上一手打造了如同家一般的空間,充滿了各式各樣打工跟才藝換宿的旅人,昱全說:「人生就是旅程,要抱持開放的心,去享受旅程中的驚喜與挑戰。」
分別在高雄及臺南改造了老房子的Shing和洪仔及家宏,保留了臺灣舊時房屋的特色,融入了經營者現代生活中的喜好,家宏說:「身為民宿主人,我的日常正是其他旅人日常的風景,我們想呈現的,就是將在地庶民的真實感裝進房子裡,讓旅人可以在這裡感受生活。」
埔里的「島中央旅人聚場」,原本是劇場藝術行政的恆翊與雅婷,他們覺得「生活不一定要富裕,但至少是要自己嚮往的日子。」告別繁忙的工作,用接待朋友的心情接待旅人,「生活是旅行的日常實踐,兩者是同一類詞彙。」生活即旅行,用旅行的心情看待生活,每天都有滋有味,旅宿老闆們都是最好的實踐者。
收回
雜誌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好躺好坐的自由空間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走進摩洛哥千年市集 一千零一夜般的魔幻時刻
好好與麵包相處 有香氣的小麥麵包學院
在初夏的巴黎回望歷史 聆聽城市的青春紀事
和家人一起拜拜 鄉間生活的溫暖風景

攝影師行走手記 
526 :踏上新的旅程

專欄
馬世芳:男孩押下整個青春「轉大人」的故事
張曼娟:一直一直走向海

聊聊天
茄子蛋:金曲最佳新人樂團 分享出道辛酸史

封面故事 Enjoy Your Stay
Part 1 開一間理想的民宿
從劇場出走 到島中央開一間民宿過新生活
拿起吉他 在城市角落與世界做朋友
移居高雄巷弄 倚著老窗花交換旅行故事
相遇臺南摩登老宅 和旅人一同感受老派優雅
Part 2 還想去的那些在地民宿
SP 旅行時,一些陪伴我的好物

創意現場
彭星凱:設計師的街景意見

工作室日常
在生活裡創作的軟水泥實驗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Arya.S.H:去歐洲流浪的背包客


獻給那些有點邊緣的你
做本期小日子的時候,出版社剛好找我寫短文推薦谷口治郎的《走路的人》。一般來說我不太接受這種邀約,因為我看書的速度很慢,怕耽誤別人的發行進度,再來是如果書沒看完我也不敢掛名推薦,那樣太心虛。
本來已做好拒絕的準備,又忍不住點開新書內容,不看則已,一看不可收拾。谷口治郎以《孤獨的美食家》成名,所有的作品都以「一個人」為特色,《孤獨的美食家》主角一個人到處吃食,《走路的人》劇情更簡單了,主角就是到處獨自散步,但你很難想像,靜下心,獨自一個人,看到的風景竟然如此截然不同。
本期小日子拜訪了四個一人工作者,老實說,這些老闆都有點怪,但更有點酷酷的。一人經營著柳橋出版的家騏,身兼選書、編輯、行政、通路等工作,「有人問我一個人工作會不會孤單?我反而喜歡沉浸在這樣的情境,感受寫書人創作時的孤寂,雖然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
快時尚盛行的今日,大樂一個人開起了椿花二手衣店,推廣環保和惜物的觀念,希望客人可以在空間裡大量試穿,讓衣著這件事情回到你自己。大量清洗、整燙的勞務沒有人可以分擔,遇到不擅長的事情,也沒有討論的對象,有時寂寞、有時無助,但一人工作,也不需壓抑情緒,能在小小的空間盡情做自己。
一人單車店Bambino village 的老闆訓方,開店初期過著一個便當分兩餐吃的生活,雖然有時餓肚子但心情卻不苦,「因為我知道這是一條正確的路,絕對的自由是一個人開店後才能享受的任性。」專業技術的信賴感跟個人特色鮮明,到店的客人多半希望由訓方直接服務,久而久之,一個人的工作狀態也逐漸確立。
店如其名的一席咖啡,小小的店裡穿梭著絡繹不絕的客人。店主人小高對於咖啡有著難以解釋的熱愛,待過連鎖咖啡店、在百貨公司賣過咖啡,後來接手家裡的咖哩店,卻無法忘懷心中的咖啡夢,六年後在咖哩店旁邊的小空間打造自己的夢想基地,「一個人反而更能自在地往心中的方向前進,我們店裡沒有大家熟悉的拿鐵、卡布奇諾,只有各種我愛的復古經典口味。」
寂寞不等於孤單,可以放肆地做自己反而沒有負擔。本月的小日子,是編輯們獻給喜歡一個人、有點邊緣的你。
收回
雜誌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讓牠們成為野鳥的一員 母雞森林野放計劃
移居小島開書店 讓生活和大海靠得更近
入住曼谷百年民宿 感受舊時代的浪漫氣息
造訪波爾多老派電影院 度過迷人的午後時光
住在能為旅行加味的空間 與城市一起呼吸
走進山林 跟大自然學習生活的哲學

攝影師行走手記
陳志華:海的樣貌

專欄
馬世芳:Dear Ellen
張曼娟:資深作家的虛擬訪談錄

聊聊天
島作  好家在台灣:辦市集就像打怪練功 隨時見招拆招

封面故事 All By Myself
Part 1 一個人工作的生存之道
一個人做出版 很愉快卻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一個人開二手衣店 就算孤獨也要保持樂觀
開一間單車行 享受一個人才有的自由與任性
只容一人的咖啡館 空間很小卻是我人生的濃縮
Part 2 一個人的餐桌風景
SP 一個人工作的厭世時刻

創意現場
張雍:要成為攝影師 你得先學會傾聽

工作室日常
隱身咖啡館之上的服裝設計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游姿穎:生活雜症書單




那些爸媽不懂的事
村上春樹在他的第六本長篇小說《舞舞舞》中有幾句關於長大成人的經典對白:「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在一瞬間變老的。」
你曾經想過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又或是,你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那是現在的你嗎?《小日子》在一年之初,採訪了幾位「新世代職人」,希望大家看看他們,也回憶自己曾經握在手中的夢想。他們做著爸媽無法理解,甚至一般人覺得陌生的工作,不追求世俗認同,在人生路上,用獨一無二的姿態前進。
從機械與土木工程專業背景畢業的居家收納師Mr.許,順著自己潔癖與強迫症的天性,轉職走上了收納整理一職,「整理空間是一種直視自己心靈的時刻,藉機梳理混亂的心情」,他又說起換工作的心情:「光靠想像只會困難重重,不成功大不了重新來過,工作還是自己開心最重要。」
廣受年輕人喜歡的即興書法詩人何景窗,原本在廣告公司當文案,沒日沒夜地工作,後來決定將生活歸零,回到臺南念研究所,在這段沉靜的歲月中,接觸了文學創作及書法,寫著寫著,作品越來越普及,何景窗的字化成不同的產品,貼近每個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她自己新生活的節奏。
從小喜歡捏捏縫縫的崔泡泡,在成長過程當中常被認定是長不大的小孩,沒考上大學,卻一心想做美術相關工作,而後順著自己這份任性又幼稚的個性,為紙風車兒童劇團製作道具和布偶,一路走到現在成為專業的製偶師,進而創作出之前世大運的吉祥物熊讚。沒有硬性改變人格特質,順勢而為走上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臺灣的社會常以狹窄的價值觀主宰教育,從早期崇尚律師、醫生,到後來的竹科新貴,學子們莫不在旁人殷切期盼下往窄門擠去;然而近年來經濟結構的改變,也讓這些職業地位逐漸崩解。這一期的受訪者們在主流眼光看來,或許都具有一點邊緣的人格特質,然而主流重要嗎?邊緣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在新的一年之初推出這個題目,希望大家也能體會我們從新世代職人身上看到的:只有你能決定自己的樣子,而且這個決定永遠不嫌晚。

雜誌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蒜頭是伴我成長的記憶佐料
和部落耆老學著認識小米 復興故鄉飲食文化
日本那須高原上 一處由光影幻化的美好空間
孤獨又樂觀 馬來西亞怡保唯一的獨立書店
獻給臺灣的美好成長紀事
攝影師行走手記
劉森湧:不可思議的.印度
專欄
馬世芳:張雨生最燦爛的遺贈
張曼娟:我的妙嗚人生
聊聊天
王盛弘  孫梓評:總之,繼續旅行與書寫吧
封面故事 Good Job
Part1
 新世代職人
整理居家空間 同時梳理心靈與人生
以字修心 用毛筆書寫生活吉光片羽
打一通電話給遠方的朋友 聽見毛小孩心裡話
紋上永恆紀念 陪伴自己也拾起情感
掉進兔子洞的製偶師 人生像一堂忘了打下課鐘的勞作課
Part2
 陪伴職人的工作道具與筆記本
SP
 捕捉靈感、生活與旅行的日常風景
市場旁的編輯事
游姿穎:當編輯微醺時
創意現場
盧建彰:把別人的壞天氣變成好天氣
工作室日常
民生社區裡的繪畫工作室



在找尋的途中遇見自己
被譽為「當代最擅長旅行的女作家」角田光代對於旅行有這麼一段詮釋:「那些在陌生土地上的迷路、擔心、雀躍、美味,彷彿點滴微光,隨著時間日益發亮,靜靜落在心裡,堆積。就算再麻煩,明知多辛苦,說什麼,還是要再次上路!」
她常在訪談中提到,小時候身體虛弱,同齡能完成的事,自己卻常常辦不到,寫作事業開始後,接下報導文學工作,在一次次前往開發中國家旅行採訪的過程,逐漸認識自己,也鍛鍊出以往沒有的體魄。一般人旅行常常是為了休閒放鬆甚或獵奇,但像角田光代這種有目標的旅行,往往在過程中見識到不同的自己。
本期《小日子》向六位作者提出邀請,請他們分享人生中一場「有目的的旅行」。當旅行的目標明確,甚或具有學習的意義,整場旅行的風格及心態也隨之不同。因著導演王家衛的《春光乍洩》,黃麗如開啟了貫穿她人生十年、從臺灣啟程33 小時的追尋,「十年前,那句經典臺詞『讓我們重新開始』,只是一句愛情咒語,之後,『讓我們重新開始』卻成為對未來的想像,陪著我開啟新生活的篇章。」
廣告創意人陳智輝剛入行的時候,前輩跟他說:「海明威的文字精鍊,不太用形容詞,要把文案寫好,要多看海明威的書。」跟著海明威的腳步,陳智輝踏上古巴,一路到了《老人與海》的場景科希瑪,在跟當地人的談話中,想起心中的作家夢,並激勵起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朝向寫作夢想的動力。
高中美術老師林紙鶴走到哪畫到哪,「寫生有個好處,它讓旅行變得難忘,眼前事物,在那時空下濃縮進水分與顏料的色塊中,夾雜種種思緒與感受,甚至耳邊的交談語言。」電影工作者胡欣怡跑到雲南當小管家,每天的生活就是煮咖啡、招呼客人、帶狗散步、去市集買菜,「這趟旅行除了認識新朋友,收穫最大是靜下來獨處,在這個時間凝結的古鎮裡,生活,真的可以很簡單而且美好。」
還有我個人頗喜愛的手工飾品品牌「老林雜貨TraveLin」,創作者老林每隔一陣子就會去尼泊爾等亞洲各國穿梭,尋找製作耳環或手鍊的材料,每當客人跟她買了一件飾品,也等於帶走了一段旅行故事。我總覺得每個有情懷、有目的的旅行者,都是把旅途中的經歷煉成了珠寶。人若回到往復的日常,熱情容易消磨殆盡,但一旦再配戴這些親手煉成的寶石,就又開啟了前進的勇氣。
收回
雜誌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跟蜜蜂借來的天然保鮮布
換個地方寫寫字 城市裡的閱讀森林
拉開彩色罐頭 品嘗葡萄牙傳統魚料理
有田町的最亮處 木造和室房溫暖旅人
美好的一餐 見證料理成為藝術

攝影師行走手記
許得輝:不期然的瞬間.東京

專欄
馬世芳:餃子的味道,南機場人的鄉愁
張曼娟:沙灘上的月亮

聊聊天
黃子佼  方序中:從夢想到預言 電影探照我們的人生

福斯探照燈特企
許常德:電影讓人發覺 這個世界正在脫胎換骨

封面故事 Time to go
Part1 有目的的旅行
到世界盡頭找電影場景 讓生活重新開始
向城市說再見 在雲南古鎮學著細細過生活
到海明威筆下的小漁村 圓一場文學作家夢
拾起畫筆到紐約朝聖 寫生記錄旅途美好
搭上東京快鐵 往隈研吾經典建築出發
探訪尼泊爾市集 挖掘當地藝品也收集故事
Part2 旅行的隨身物件&紀念物
SP 安溥 旅行是敬那些自己從不瞭解的事物

人物專訪
許含光:創作使彼此感受靈魂的溫度

市場旁的編輯事
駱亭伶:退稿的勇氣

創意現場
彭星凱:小

工作室日常
在公寓三樓敲打生活的木工空間

小日子享生活選


封面故事 The Motorcycle Diaries
Part 1 用摩托車寫日記的人
戴上安全帽騎山路吹海風 鑽巷弄尋找城市氣味
有畫冊和機車共度的日子 就像老朋友般溫暖熟悉
騎機車探索生活 捕捉細微而美好的小事
坐上老偉士優雅迎風 用里程數書寫城市故事
Part 2 摩托車都市傳說
SP 臺港電影中的摩托車風景

創意現場
張雍:釀一幅 重複曝光的鄉愁風景

工作室日常
民生社區裡的皮革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游姿穎:斷捨離的編輯習題
收回
編者的話
騎上機車 在城市中低空飛行
本期《小日子》的主題是臺灣人都很熟悉的歐兜麥(機車),我們在意的不是車種本身,而是機車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跟回憶裡的方式。此次走訪了設計師/策展人設計浪人、到處騎到處畫的插畫家日淳、地方青年工作團隊「回基隆」的成員一尾與Ray,以及喜歡偉士老車的攝影師Ricor。四組人馬四種機車,也代表了在臺灣四種不同的移動及生活方式。
騎機車的好處之一是很靈活,可以快速地移動在巷弄之間,去徒步腳程到不了的距離,也沒有坐在汽車上的隔離感。騎電動機車的設計浪人喜歡電動車的安靜,在小巷間出入不會吵到住家:「騎車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東看西看,看到很怪異或很有特色的招牌,甚至是有感覺的風景,就會立刻拿起手機捕捉下來。」日淳覺得騎著車鑽進小巷弄,彷彿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常常讓她不禁拿出紙筆畫了起來。
一尾跟Ray 的機車故事則是另外一種生活風景,就像大部分通勤到臺北工作的基隆人一樣,騎著機車接駁轉乘,鑽小巷喬別人的車子找車位,車廂裡常備的雨衣抹布夾腳拖,在雨都中輕盈地穿梭。「在基隆,騎車只要十幾分鐘,就能抵達山上或是海邊,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距離,總是可以不斷刷新對這座城市的看法。」
騎老偉士牌的攝影師Ricor看待機車擁有看待情人的溫柔心情,「再麻煩也不放棄,等待加深理解的程度,一步步磨合改造。」對於改造老車有著特別的體悟:「以前騎車只是為了到達目的地,但現在卻有迎風掌握平衡、人車一體的感覺,整個移動過程都很享受。」
從楊德昌的《青梅竹馬》、魏德聖的《海角七號》、鈕承澤的《艋舺》到楊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等等深植在不同世代心中的電影,都有不可或缺的機車穿梭在其中。迎著風,耳邊聽不太清楚,視覺轉換的速度很快,似乎人更放鬆了、膽子也更大了,可以跟前座一起唱歌也可以跟後座告白,可以流淚可以大笑,是最原汁原味的臺灣生活。
收回
內容簡介
20124月發行《小日子享生活誌》創刊理念源自想要創造一本屬於台灣土地的生活風格雜誌,內容涵蓋設計、建築、飲食、音樂、電影、閱讀等。

有鑑於市面上主題雜誌太多,小日子團隊認為編輯到位才是重點,因此我們採取的製作手法,不追求濃妝艷抹的重鹹口味,而是將純粹道地的材料原味呈現給對於簡單美好生活有渴求的讀者,這些人散居在各行各業,在意知性閱讀的質感,也積極追求感官的愉悅靈敏。

當愈來愈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這不但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思,更會讓這塊土地變得更有創意、更有文化爆發力。

《我想一個人去這些地方》
Go by Myself
一個人旅行 內心像潺潺流動的小河
「旅行的最佳人數就是單槍匹馬,這時對世界沒有界線和防備,能敞開心胸,迎接旅程所有的美好。」這是宜蘭山田山宿主人歐舟,坐在民宿屋頂,訴說20歲一個人騎單車橫跨歐亞所體悟的一段話。
受到讀者喜愛的《小日子》一個人特刊,今年夏天再度重版出來。我始終相信,不管是不是一個人過日子,在繁忙的日常中,藉由旅行與閱讀,有意識地讓自己回到「一個人」的狀態,是一個人內心保持獨立自由的重要關鍵。
找家適合一個人旅行的民宿,嘗試不同於以往的單人旅行;鑽進祕密書室,凝神專注地閱讀。當周遭少了雜訊連線,心情有了「餘裕感」,會找回忘卻的感性,讓所見所悟很不一樣。看著《小日子》編輯和作者群旅行回來所寫下的句子,心也一起飛到旅途的彼端。
一個人的旅行,不必跟誰約時間,想走,就走。
偶爾一個人,跟異境保持曖昧的關係,進或退由自己決定。
停泊日常靜巷中,找到一個人的同類。
一個人旅行,像河底的小石子,安靜單純地沉澱。
有人喜歡樓下是咖啡館,樓上是客房的民宿,一早用咖啡香將自己喚醒。有人偏愛僻靜山野,整天在民宿放空。也有人選擇背包客棧,與各路旅人分享彼此某一部分的人生。這次所挑選的20家民宿和五間書室,都是對單人旅行友善,一個
人能夠自在獨處的空間。在迎接旅人的靜謐氣氛中,蘊含著在地生活感與主人的深刻理念。
出發吧,只要內心像潺潺流動的小河,不管到那裡都好。懷抱著清朗喜悅的心情,請帶著《小日子》,一邊旅行,一邊翻閱未知的風景。

雜誌目錄
Part 01 一個人的民宿、書室篇
咖啡館民宿
老屋隔絕城市紛擾 享世外桃源的家庭溫暖
書香與美食料理 交織出旅途協奏曲
小幫手的第二個家 勞動中找到溫暖撫慰
城市中微光幸福 有音樂相伴的微醺感
住進咖啡店二樓房間 遇見在地生活慢步調
清幽放空民宿
臥躺閣樓榻蓆上看星星 絕對自然派的旅行驛站
老房子裡自由晃蕩 重溫兒時阿嬤家記憶
融入漁港氣息的安靜風景
霧濛中亮點 黃金山城裡的避風港
躺在草皮上聽海數星星 享受佳樂水山海的美好
背包旅棧
適合獨旅共宿的青年旅店 交換心情中哺育夢想雛形
故事插畫般的洋樓 有女孩兒安心的背包客房
停泊於日常靜巷 不經意找到一個人的同類
跟著愛上縱谷的朋友 感受最宜居小鎮生活
攝影師經營的背包客棧 院子裡有披薩烤爐
望鄉的港口 脫下靴子好好睡上一覺
人狗貓相依的日式時光旅店
桂樹巷裡生活靜好 有不定期的小市集
離群索居 在山城小鎮找回自己
拉開客房的大紅花布 感受百年老厝的人文歷史
個性書室
在民謠吉他音樂中 到設計圖書館找尋生活靈感
繁華街市隱藏祕密空間 實驗100種讀書方法
帶本書窩在夜市樓上 分享祕密和空間
以分計費的計時圖書館 享受安靜閱讀的私旅行
拜訪日光植栽書屋 無所事事也開心
Part 02 
獨處的美學
聊聊天
溫貞菱×曹晏豪 一個人跑步和收工後的放空 是最孤單也是最幸福的時候
鄧九雲×盧凱彤 一個人旅行 遇見未曾見過的自己
宋冬野 一個人在家 音樂和貓是最好的陪伴
黃健瑋 想念一個人專心閱讀 沉浸在另一個世界的樣子
乱彈阿翔 做木工玩音樂 靈感總是在生活不經意時刻浮現
張曼娟 以詩詞為友與經典談心 是最好的陪伴與療癒
一個人的音樂 閱讀 電影 戲劇選單
馬世芳 一個人上路 音樂決定了我的人生路線圖
駱亭伶 一個人敲打鍵盤像在孤島上 這些書給人力量
楊芷菡 在夏日啤酒氣泡消退前 適合一個人重新回味的電影
鄭雅文 大白天或漆黑深夜 一個人窩在家看的劇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