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練肌肉不受傷7大定律:深蹲最基本、核心最優先!




想要好好運動!肌肉訓練不受傷七大定律
50歲過後,身體的肌力隨著自然流失而逐年下降,近年來各大高齡醫學會都在提倡「肌少症」的重視。來我們門診的五十肩肩友,經過擴張術療程一整個月的耳提面命,也都知道「肌力訓練」對身體有多重要,尤其是五十肩治好了,很想再重拾運動,讓身體跟以前一樣輕巧,但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肌少症簡易測試:兩手食指與姆指環繞小腿,縫隙越大越是「肌少症」高危險群。

坊間的運動及肌力訓練相關書籍很多,但要讀起來很不容易,就讓我來向各位摘要介紹吧!

這次的書摘是《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作者是 Tudor Bompa, Carlo Buzzichelli,中文版是林貴福體育博士總校閱的,中文題目是《週期化運動訓練》,第三版。Tudor Bompa的來頭可不小,他可說是週期化運動理論之父,改變了運動員訓練的方式,成功的讓他的選手拿到多面世界級的獎牌喔!

在門診常常看見因為運動不當,造成肌肉拉傷的病患,雖然認真的運動了,但確因為有些細節沒有注意,而引起其它傷害,反而得不償失。肌力訓練的七個定律,目的就是為了讓運動過程中的傷害降到最低,各位肩友在準備運動之前,請務必把這七個定律記在腦海。

定律一、發展關節活動度
要運動不受傷,關節活動度排在第一名啊! 肌力訓練不是一直訓練肌肉埋著頭猛做就好,關節活動度常常被遺忘。良好的關節活動可以預防關節週邊軔帶及肌肉拉傷,也避免關節承受過多的壓力,肩友們在從事任何運動之前,請務必放鬆及活動關節,尤其是膝、踝跟髖關節這幾個主要關節。

這個定律五十肩肩友一定很有感,尤其是選擇做復健(自己拉)來治療五十肩的肩友,雖然很清楚知道不動肌力會萎縮,但真的執行運動時,常常會覺得「手都舉不起來,怎麼做?」原因就是五十肩沾黏的太嚴重,關節活動度低,讓肌肉根本無從發揮功能,動彈不得。

定律二、發展韌帶與肌腱力量
第二條的定律也不是肌肉本身,而是韌帶(肌肉連骨頭)與肌腱(肌肉連肌肉)。

肌腱連著肌肉與骨頭傳遞能量以產生動作、產生彈性;韌帶的延展性則影響關節的活動度,然而,肌肉的成長比肌腱及韌帶成長的更快,若是持續性的訓練肌肉,未考慮肌腱與韌帶的解剖學適應期,當肌肉越強,此二者跟不上肌肉變強壯的速度,則會像是小鏈條拉不住長大的大型犬一樣暴衝,造成韌帶及肌腱的受傷。

肩友在重建因5肩萎縮的肌力時,請務必別猛然一直做,請記住還有兩個小幫手肌腱與韌帶,也要帶他們一起長大!

定律三、發展核心肌力
無論是那個肌力的訓練,都必需注意「核心肌群」的強壯,在強化四肢之前,優先訓練核心肌群,可以讓上下肢努力工作時,有良好的支持與協同。

核心肌群的重要性在五十肩肩友特別重要,原因是當肩部疼痛時,身體會不自主的將肩部前傾作為代償,如此一來,身體傾斜使得背部的肌肉被拉長,又無力撐起,這也是肩友們除了五十肩肩痛以外,還容易有腰酸背痛的狀況,便是核心肌群不夠有力,無法校正代償性的肩部前傾,便產生更多酸痛了。

定律四、發展穩定肌群
肌肉是打群體仗的,一個主要肌肉,其它肌肉會在旁邊幫忙穩定,類似划龍舟時,奪旗者手伸得很長,但後面需要一大群人幫忙划船,穩定肌與作用肌,都很重要。

肩部肌肉也是如此,當手肘彎起來,肩部不動準備投球時,腹部的肌肉就是非常重要的穩定肌肉,以等長收縮的方式穩定身體,亦或是各位肩友準備抱起金孫時,雖是手臂用力,但腹肌也是幫忙支持,讓各位的金孫可以穩穩的被抱在懷裡,感受阿公阿嬤抱著的安全感。

定律五、訓練動作,非個別肌肉
有時在門診,肩友會抱著一堆解剖學的名詞來門診問我,「訓練三頭肌好?還是二頭肌?」肌力訓練的目的應該是教強關節在移動時的效能,而若不是要參加健美先生或是健美小姐的比賽,肩友應該是以整體「動作」做為訓練方式,而非個別肌肉。

如前面說的,肌肉是打群體仗的,例如,假日帶孫子去踏青,他一轉眼看到玩具就跑走了,這時,若要去追回跑走的孫子,我們的身體需要加速,用到的肌肉有膝伸肌、髖部伸肌和蹠屈肌推動身體的上肢肌群,才有辦法跑得比孫子還快,把他抓回來,因此,若是各位肩友常常需要追孫子,必需常常練習加速的動作,而不是只有抬腿運動。

定律六、不在新、在於必要
隨著運動觀念的提倡,運動的種類越來越多元化,好似每一陣子就有新的訓練方式,令人目不暇給,作者特別提出這個定律,提醒大家,不是新的就是好,而是看需不需要。

作者認為,若是想法展腿部肌群,最肌本的「深蹲」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了,不需要什麼新穎的運動方式,只要「深蹲」、「深蹲」、「再深蹲」。

作者特別提出了這點,我非常有感覺,因為在門診,確實許多肩友在五十肩治好後,想要把失去的肌肉再練回來, 知道運動的重要而去參加很多新式的運動方式,沒多久就回來返診,不但沒有長出肌肉,還把肌肉拉傷了。

古人武功雖然派系各異,但是基本功往往沒有什麼花俏的方式,就是要練馬步,很古老、最無聊,但是最重要。

定律七、長期周期化肌力
作者最後提出「週期性」的訓練肌力,比單一肌力訓練更為重要,以四週為單位,三週負荷期再加一週無負荷週的方式,可以讓肌肉有解剖學的適應,研究顯示,多了解剖學的適應期可以讓肌腱與韌帶多增加20%,也就更能讓肌力訓練更有效果,因此,在專業運動員的週期,甚至會長達四年喔!

意思是說,運動不是一天兩天,更不是隨意而至,而是有計劃、有安排的執行運動,能夠讓肩友的運動有感,效果明顯,想想,出國玩也是會安排行程、住宿,安排得越妥當,旅程就越順利,運動也是這樣,計畫越完整,肌肉訓練越順利!

結論
肌力訓練的七大定律,其中真的與肌肉直接相關只有三個(核心肌力、穩定肌群、訓練動作)另外二個是周邊(關節活動、肌腱與韌帶)還有兩個是原則(必要訓練、長期周期),可見肌肉訓練不是蒙著頭提槓鈴即可,需要全面性的規劃。

運動是非常個人化的,特別是大病初癒的肩友,還是需要專業運動醫師開立運動處方,才能在安全又有效的情況下,強健體魄!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Run a run


「耐心累積,打造跑者的身體」
「將失敗視為常態,從困境中找信心」
「專注當下,每一天都有一個當天的自己」
「不要因為數據而影響訓練中的感受」
「在隨時變化的環境中找到好的節奏、動作、協調」
「放下外界眼光,專注在自己的路上」

1我們都有夢想。但是夢想成真需要驚人的毅力,付出,自律和努力!
2
勝利當然很偉大,但你若真想在生活中做出成就,那秘訣就是學會如何失敗。
3
個人動機、付出和責任是我成功的源泉。我只有一個念頭:如果我沒在那兒訓練,別人就會在那兒。
4
傷痛是暫時的。它或許會持續1分鐘、1小時、1天甚至1年,但最終它總會消失而被其他事物所取代。但如果我放棄,它就會持續到永遠。
5
不全力以赴,就是浪費你的天賦。
6
只要幾天你就能確定自己能否跑一場馬拉松。而你一輩子都會知道自己可以。
7
我跑的孤獨、 緩解壓力和與自然的交流。跑步是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的,愛和朋友總是在那裡。是我跑步的喜悅。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卡達興建世足賽場館 移工日薪200元做到死




令許多觀眾敲碗期盼的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將於卡達舉行,也是首屆移師中東國家舉辦。為如期準備好比賽場地,卡達政府聘請工人緊鑼密鼓的動工,不過自場館興建以來爭議不斷,陸續傳出工人不但薪資低廉,連續工作超過148天已是家常便飯。英國《衛報》近日再揭露,這群工人的日薪竟然僅台幣200元、一周薪資更不到台幣1,300元,甚至驚傳已有數千人因工安意外或過勞致死。

據報導,這些興建卡達世足賽場館的血汗工人,大多是來自東南亞及西非迦納的外籍移工,年齡約為2838歲,多數人已經結婚,且至少都有一個小孩需要扶養,一名工人心酸回憶:「卡達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平均月薪台幣11萬元),我以為我們可以拿到巨額薪資,從此改善生活不愁吃穿,但來到這裡後才發現恰恰相反」。

雖然卡達政府有提供工人食物及住宿,但是工人控訴一天工作8小時,工資僅5英鎊(約台幣200元),即使一週工作6天,薪資仍不到35英鎊(約台幣1,300元),賺得少導致生活有一餐沒一餐,再加上攝氏50度高溫下連續工作,已有不少人頻頻脫水、甚至心力衰竭死亡。

對於大部分肩負家中經濟重擔的移工而言,更別說要寄錢回家鄉當作家庭主要收入。一名38歲的迦納移工表示,家中有兩個兒子要扶養,但這筆薪資和當初預期落差太大,根本養不起家人。另一名29歲工人絕望表示,目前移工處境孤立無援,只能咬緊牙根過一天算一天。

為回應國際足聯考慮取消卡達主辦權的傳聞,卡達正設法改善工人處境,政府也承諾設定最低月薪160英鎊(約台幣6,300元),雖然每週仍不到40英鎊(約台幣1,500元),但場館承包商表示已於9月正式施行該政策。


不想做“網紅”偏愛做環保的Veja 成為2018年Instagram最火運動鞋




創始人認為,Veja的走紅應歸功於“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觀念的流行。衣品出眾的“帶貨達人”英國王妃Meghan Markle10月份去澳大利亞進行皇室出訪時,穿上了一雙Veja的白色V-10皮質訓練鞋。

王妃的“認證”差點讓VejaInstagram帳號癱瘓。只有18.4萬粉絲的帳賬號瞬間湧進了來自各方的評論和點讚。現在,一條Veja的普通帖子都能獲得1,000-3,000個讚,Meghan王妃的照片貼則吸引了2萬多個讚。

據行業媒體Footwear News報導,全球時尚搜索平台Lyst近日公佈,Veja的運動鞋已經登上了2018Instagram“我們最想穿的Insta品牌”榜單的第一位。Lyst根據在Instagram上被提及和標籤次數,來為品牌排名。在統計結果中,過去一年Veja的搜索量提高了113%,被它甩在身後的品牌還有小眾高口碑品牌ReformationAtticoGanniFaithful the Brand等。

明星對於Veja的喜愛助長了品牌的知名度。Emma Watson、奧斯卡影后Marion Cotillard、影帝Eddie Redmayne都曾穿過Veja的小白鞋出街。韓國明星宋仲基還曾穿著Veja現身中國娛樂綜藝《快樂大本營》,讓Veja在中國也小火過一把。

雖然Veja具有很多網紅運動鞋該有的特質——以小白鞋為主的產品、簡約的設計、眾多明星自來粉,以及鞋側身低調而具有辨識度的“V”字Logo,但是, Veja自己最多宣傳的還是產品從鞋底到鞋面的環保價值。

品牌的環保基因來自Veja的創始人。今年同為40歲的Sebastien KoppFrancois-Ghislain Morillion,此前都在金融行業工作。2002年,二人離開金融領域,創立了一家非營利組織,研究全球各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政策。2005年,兩人在法國創立了一個時尚品牌Veja,希望通過環保材料和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供應商,生產“世界上最環保”的運動鞋。

Veja在葡萄牙語中是“看”的意思。而葡萄牙語是Veja原料主要採集地——巴西的官方語言。

CNN報導,Veja的鞋底橡膠不是人工合成的,而是自巴西Amazon雨林的天然橡膠。公司從Amazon橡膠行業的割膠工人處購買人工採集的橡膠。

Veja鞋身材料則採用不需要農藥、避免污染土地的有機棉花。此外,Veja還用由塑料瓶轉化而成的纖維材料製作鞋面。巴西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大街上的三個廢棄塑料瓶,就可以製作一雙Veja運動鞋。

Veja的運動鞋多在120-195美元之間,價格在休閒類運動鞋產品中不算親民。這樣的定價主要是因為昂貴的製鞋流程。據Veja介紹,製作一雙Veja運動鞋,成本比一雙普通運動鞋高出5-7倍。

2015年開始,Veja的產品銷量開始大幅提升,每年銷售收入都以50%的速度增長。目前,Veja已經向45個國家的1,800個零售商提供產品,2017年賣出了55萬雙Veja運動鞋,創造了2,100萬美元的收入。

Veja的走紅,除了產品質量和名人效應外,也離不開依然熱愛運動風的時尚環境。無論是高端奢侈品牌,快消服飾品牌,以及小眾設計師,都熱衷讓產品更年輕也更運動。“休閒+時尚”幾乎成為最穩妥的產品策略,和Veja幾乎同期走紅的另一個休閒運動鞋AllBirds也因為簡約的外形設計、將羊毛材料融入運動鞋的創新做法,贏得了不少擁躉。

而在Veja的創始人Kopp看來,品牌的走紅應歸功於“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觀念的流行,消費者更加註重自己的日常消費是否有正向價值。“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希望改變自己的消費方式。”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除了數字化 Nike還想用女性故事打動更多消費者



在2020年女性品類營收110億美元的目標之下,Nike正在用“講故事”的方式,以獲得女性消費者的價值認可。

11月16日,Nike在香港舉行論壇,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熱愛運動的傑出女性,以激發女性潛能為話題,分享各自的經歷和看法。Nik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董煒、Nike全球目的通訊副總裁Vanessa Garcia Brito、中國女足隊長吳海燕和香港游泳名將歐鎧淳等人亮相。

董煒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Nike女性品類的業績回報顯著,過去40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近年女性業務的增速甚至超越男性。

 作為Nike在大中華區的掌門人,這位職場成功的女性職業經理人本身俱有說服力。她表示,目前,Nike在女性運動消費市場的佈局分為三個層面——通過信息傳遞與女性建立共鳴和情感聯繫,加強產品創新,以個性化服務滿足特定需求。

董煒說:“Nike通過這三大策略來服務女性消費者。我認為,未來這仍是一個高速增長的領域。”

在Nike較為擅長的營銷層面,向消費者傳達文化和社會價值,是美國品牌的一貫做法。與此次香港活動相似,近年來,Nike不斷向女性傳播運動觀念和建立情感溝通,期望以此激發女性運動市場的增長潛力。

2014年10月,Nike發布“Nike Women”戰略,隨即在2015年推出針對女性消費者的營銷系列——“Better for it”,一些熱愛運動的普通女性以平民視角講述運動好處。

2018年,Nike女性戰略的故事主角是網球名將小威廉姆斯,發出“Until We All Win(贏得平等才是勝利)”的聲音。

美國品牌旗下簽約眾多女子運動員,包括李娜、小威、吳海燕和歐鎧淳。董煒認為,女性選手的代言效果可觀,“我們和所有女性消費者分享她們那些鼓舞人心的故事,都是能產生共鳴的名字,對品牌的消費者群體有著直接影響。”

過去一年,Nike持續加碼女性產品和終端佈局。2017年10月,Nike在投資者大會上宣布,旗下50,00家門店新設女性專賣區“pant studios”——意圖在瑜伽和運動內衣市場,撬動瑜伽細分巨頭Lululemon的地位。

今年4月,Nike推出名為Nike Unlaced的線上女性專賣店,提供更多的尺碼範圍和創新鞋款,以往這些服務大多出現在男性客群。Nike Unlaced還提供私人定制、當日達和專屬時段配送服務,聘請全球時髦紅人策劃女子系列產品。

在截至2020年的五年計劃中,Nike把女性業務定為突破口。其目標是,五年內,女性產品營收從57億美元增長到110億美元,佔據總營收的五分之一。為此,創立30年幾乎完全忽視女性市場的Jordan品牌,亦宣布從2015年起擴大女性產品規模。

據《金融時報》報導,Nike全球副總裁兼女子系列總經理Amy Montagne今年曾表示,2017年女性業務銷售額已經超過66億美元,“過去三到五年裡,女性業務的增長幅度高於男性業務,這意味著我們在女性市場擁有良好的前景。”

在男性運動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隨著女性健身風潮興起,女性消費者在這塊市場的地位愈加重要,已成為運動品牌的新增長點。

研究服務機構FT Confidential Research的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在運動領域的參與度不斷提高,消費增幅超過男性。在運動市場發展更為成熟的美國,女性同樣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市調機構NPD表示,2017年,女性消費占美國運動服飾銷售額的62%。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女性話題之外,Nike在香港活動現場還提出可持續發展計劃——該品牌將回收運動鞋和多餘生產材料,重新利用於不同功能的產品製造中。

“這是產品設計的核心部分,並把它放在最開始去考慮,”Nike全球目的通訊副總裁Vanessa Garcia Brito解釋道,“我們還在研究如何減少用水,減少碳排放,以及降低對地球的影響。”


我用攝影和自己對話──專訪影像工作者張國耀



文/高惠琳 相片提供/張國耀

每一次按下快門的同時,其實也是不自覺地記錄內在的自我對話。

照片是寂靜的,一個個畫面卻都是故事。
拍攝「百歲容顏」時,張國耀還只是大四的學生,跟著學校社團玩相機也不過兩、三年,但是,這一場艱難而混亂的攝影經歷卻開啟了他對生命的另一番認識:「時常我們祝賀長輩們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而活到百歲真的是一種福氣嗎?或許,也可能只有活到百歲的他們才能清楚瞭解這一切。…訪視過程中,觀察到百歲爺爺奶奶談笑間,其實帶有一絲絲的無奈與疲憊,現今亞洲各國開始面臨高齡化社會,讓我開始省思生命究竟該在乎的是長度還是寬度?」
一張張歲月鏤刻的百歲面容,有人露出僅剩的幾顆黃牙笑著;有人抱著已故老伴的相片,望向遠方;有人蜷縮在窄小的木床,如同逐漸僵硬的蜉蝣,和生命做最後的拔河…。屋外的狗吠、鳥鳴依舊,青春卻已在山的那一端,快速下沉。
張國耀說,這些百歲老人的面容、神情不同,但眼眸裡卻映著相同的孤寂。而孤寂,一直是張國耀熟悉的朋友。
小時候父母離異,張國耀跟著媽媽、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單親和隔代教養的環境裡孤單地長大。大人們雖然疼他,可是,生活裡並不全然是愛,也有怨和恨,「媽媽常常在我面前數落爸爸的不是,說他有多過分、多不負責任,說他不是好人…。」爸爸真的很差嗎?他不清楚也從沒有細想,只是,媽媽幫他塑造了一個不及格、負面的父親形象,他也就這麼相信、接受了。雖然爸爸和他時有互動,但爸爸後來再婚,還生了五個孩子,突然間,張國耀也多了一個家、五名手足,但他很清楚,那是爸爸的家,不是他的,他依舊是形單影隻的獨生子。

相片可以留存記憶,但如果沒拍照呢?
高中畢業後,因為不滿馬來西亞的教育體制,張國耀選擇來臺灣念大學。或許是成長環境、文化的不同,他和同學們在觀念和認知上有不少差異,他甚至覺得同學們都被過度保護,思想不成熟。想當然爾,磨擦和衝突此起彼落,「不至於被霸凌,但就是被大家排擠。」他成了孤島上的孤鳥,可是偏偏不會飛,只能穿梭在宿舍、社團,尋找棲息的角落。
(全文請見2018年8月號《張老師月刊》)

中年轉職,可以不孤單



文/游紫華

在生涯的轉彎處,付出的成本愈高,所需的力道愈大,愈需要被陪伴。 

「總部突然宣布關掉臺灣分公司,沒工作了,接下來怎麼辦?這個年紀,還要重新面試,覺得好累喔!」 
「孩子大了,我想二度就業,我好沒有信心,怎麼開始?」 
「我非常願意從基層做起,但是面試官很年輕,看起來很怕我的樣子…」 
高年級實習生只是一部烏托邦電影?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劇情是,世界依然快速轉動著,而中年還想在生涯上轉動的你卻苦苦尋覓不到安頓自己的一個角落…。 

屬於我的故事。 
坐在一○一的辦公室,眺望著瀰漫在象山上的那一片霧,心裡不禁納悶著:「春天怎麼會起霧?」隨著那片霧的起伏,心裡也浮起一片霧,霧裡透露著許多的迷惘,迷惘中卻依稀聽到有如鐘聲一樣清亮的疑問,緊扣著心弦訴說著:「該是時候轉彎了嗎?」 
「五十五歲退休?太早了吧!接下來做些什麼?」「高薪、高位,為什麼辭職,頭腦有問題啊?」「什麼!還沒找到工作就辭職了,妳太衝動了,這個年紀找工作很難的,如果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妳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先不用回來看爸爸,搭高鐵很貴的…」縱使身上有著累積二十多年的專業技能,口袋裡有一筆不算少的存款,在轉換跑道的旅途上,為什麼卻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而是充滿著擔憂? 
我的姐姐從家族企業遁逃,成為一位音樂老師;我的哥哥是一位頗富盛名的醫生,卻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展開直銷職涯;而我,八年前,卸下資深副總的光環,從零開始創業…。 
中年轉彎,徬徨、焦慮、無依,一波波湧現。 
中年勇敢選擇「離經叛道」的那一刻,彷彿雙腳已經離地,開始旋轉,騰空旋轉的感覺可以用「驚恐」來形容。只是,此時誰能站在旋轉的軸心,用溫暖而堅定的雙手,緊握住你? 
「在生命轉彎的時刻,我很需要他們的陪伴。」你會問:「但是,給我最大壓力、滿心擔憂的,卻同樣也是他們。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來用個點子(I.D.E.A.),邀請生命中的重要貴人,扮演陪伴生涯轉彎的重要角色。 
(全文請見2018年6月號《張老師月刊》) 

久站久走雙腳疲勞難消?也許穿錯鞋了



俗話說,「病從足入」,足部不健康,身體也會跟著遭殃!影響腳健康首當其衝的就是每天穿的鞋,一旦選錯鞋、穿錯鞋,就容易出現像是久站久走感覺疲勞,或是覺得甚至會影響到腳踝、膝蓋關節。如果輕忽,小心長時間容易造成腳部疾病上身。

腳的不舒服 也許是在告訴你穿錯鞋了
一雙構造不良、不合腳的鞋子,或是穩定力不佳,鞋底沒有吸震力無法減輕足底壓力的鞋子,都會加重走路或運動時,壓力分布偏離常態。也許年輕時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隨著年紀增長,身體使用的時間變長,不適合的鞋子對健康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大,連帶種下關節狀況的根源。

減低腳底的壓力負擔 遠離疼痛不適健康危害
很多關節或腳部疾病,其實都可以透過改穿合適合腳的鞋款,改善部份狀況。除此之外,需要機器才能測量出的足壓,也是判斷鞋子是否適合日常步行活動的關鍵之一。一般人行走時,腳底壓力類似蝴蝶翅膀形狀,隨著腳著地到離地的過程中重複移動。緩慢步行時,最多只會由雙足總合一半的足底面積來承受身體重量,最高會承受到人體體重的0.8-1.2倍壓力,而在進行跑步等大量運用腳部移動的運動時,足底所承受的壓力會更大。也因為壓力承載過大,更該重視腳健康,才能讓日子也健康愉快!

選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包括外觀好看,更重要的是鞋子的結構是否適合自己的步態。合適的鞋款能減輕腳部,甚至下肢的負擔,而一般人選鞋時比較少注意到的腳底壓力分佈就很重要了!其實在選鞋之前,就得先了解內旋足與外旋足,兩者走路步態不同,對於下肢、腳底產生的壓力與影響也有所差異,因此要挑選個別適合穿的鞋款。

內旋足、外旋足比一比 適合鞋款有差異
首先來了解內旋足與外旋足的差異,當人體在步行時,腳部會往身體的內側旋轉,依照不同的步態與旋轉角度,可分為:內旋、外旋;這與一般認知的內八字與外八字是不同的概念。

《內旋足》




判斷要點:
當腳部重心較為偏向身體內側,前腳掌朝向身體外側,跟骨比較向外傾斜,腳部向身體內側旋轉動作較大的時候,就是內旋足,內側腳弓也會比較貼近地面。


症狀困擾:
可能因為腳部容易受到不正常的壓力,或是久站久走容易感到疲勞。

適合鞋款:
 合適合腳。
 後護跟硬:可控制後腳跟搖晃。
 直式鞋楦:加強穩定,降低足部晃動。
 不易扭轉:控制腳部左右搖晃的動作。

《外旋足》





判斷要點:
當腳部重心比較偏向身體外側,前腳掌朝向身體內側,跟骨向內傾斜,足部朝向身體外側旋轉動作較大時,就是外旋足(或可稱為內旋不足),內側腳弓弧度也會比較高。

症狀困擾:
久站久走容易因為前掌及後腳跟壓力過大,而產生不適。

適合鞋款:
 合適合腳。
 吸震鞋底:減少行走時足部前掌及後腳跟的壓力。
 曲式鞋楦:增加足部活動度。
 後護跟硬:控制後腳跟搖晃的動作。

運動飲料含糖量竟比可樂高!營養師:關於「添加糖」必知3件事



在過去,果汁被認為提供豐富的維他命C、纖維以及水分,因此適合供應給嬰幼兒飲用,並推薦給有便秘問題的孩子,雖然果汁是一種健康、天然的維生素來源,且提供的口感也普遍被兒童們接受,但果汁提供的糖,不僅增加卡路里,更提高齲齒的風險,因此也為兒童健康帶來淺在的影響。

有關糖的攝取,世界各國已制定相關的減糖政策,甚至限制幼兒每日糖份攝取量,期望父母從小幫助幼兒減糖,以下提供給父母們糖類相關飲食營養概念,從大人自身開始減糖,以維護幼兒未來身體健康。

處處有「糖」跡
您有計算過自己一天、一週、一個月吃進多少含糖食物嗎?「糖」這個代表現今飲食型態與健康危害的名詞,已經滲透入每個人的生活及家庭,除了每天喝到的含糖飲料、含糖零食,台灣人喜愛加糖烹煮的飲食習慣,更讓身體長期累積了不少糖的負擔。

根據「102-10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有89.9%國中生、85.3%高中學生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其中,國中生平均每週喝超過6次、高中生平均每週喝將近8次,19-64歲成人則平均每週喝將近7次。含糖飲料不僅不能消暑,還會攝取過多熱量及游離糖(free sugar),造成體重增加,更影響身體健康。

非得認識的「游離糖(或添加糖)」
游離糖是指製造商、食物製備者或消費者「額外添加」至食品中的單糖、雙糖,及蜂蜜、糖漿、黑糖、糖霜、砂糖、白糖,不包括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如牛奶和果汁中的糖。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534日發佈「Guideline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每人每天攝取的游離糖〈額外添加的糖〉,不應超過攝取總熱量的10%,更建議能低於5%

衛福部國建署2018年新修訂的國民飲食指標1,將「游離糖」定義為「添加糖」,並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舉例60公斤男性,每天熱量需求1,800大卡,每日游離糖攝取不超過22.5公克(18,005%=22.5)。喝飲料是最容易且最快速攝取過多游離糖的飲食習慣,下表為市售常見飲品含糖量,提醒您小心選擇:

減糖有理由
吃糖不僅讓你蛀牙、血糖波動、變胖,現在又多了一項罪名: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發表於高血壓期刊研究指出2,「含糖飲料和高鹽食物一樣危險」,每多喝一瓶含糖飲料,收縮壓平均升高1.7mmHg,舒張壓增加0.8mmHg增加中風或心臟病風險。

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3,每天攝取的熱量當中,如果有17%-21%的熱量來自於飲食中另外添加的糖,比起只有8%的熱量來自於額外糖分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了38%。另外,美國心臟醫學會更建議:2歲幼兒到青少年階段的兒童,每天額外攝取的精製糖,不超過25公克,2歲以下則完全禁止糖的攝取4

而美國小兒科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則於2017年公布新的「兒童飲食指南」,將原本限制6個月以下嬰兒飲用果汁,更嚴格調整提升為1歲前不建議飲用果汁,並鼓勵家長將水果搗成糊狀給嬰兒食用5由天然水果獲得更完整的營養素,而非僅僅是果汁中糖類的營養。

糖除了對健康有害,更可怕的是對「糖上癮」的飲食行為,2016出版的《我們正在冒險》一書,作者描述女兒及先生施行的「戒糖報告」,分享戒糖後第1天、第2天、第3天等不同戒糖歷程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以及戒糖第11天後味覺的變化、找回對食物原味的喜好等,說明不吃甜食後大腦所歷經的掙扎與變化進而影響情緒反應,顯示人體對糖會有上癮現象。2013912日台灣新生報更以「糖毒如酗酒菸癮」為社論標題,說明吃糖上癮造成的危害,更點出民眾對酒癮、菸癮尚有戒心,但對「糖上癮」卻極為無知的隱憂。值得提醒的是,含糖飲品市場每年正逐漸擴增,24小時超商都加入手搖飲服務,這些餐飲模式勢必再度影響民眾整體糖份攝取量。

減糖策略,由自身做起
含糖飲料引發的健康問題早引起世界各國重視,許多國家分別制定含糖飲料稅,或校園周邊禁售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品等規範以進行管制。彰化縣政府也於201738日公布《彰化縣食品安全管理自治條例》6,創下全國先例,增訂任何人及食品業者,不得在彰化縣之完全中學、國中、國小、幼兒園、短期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內,以獎勵、贈送、慰勞或販賣等方式,提供含糖飲品給學生,也不得外送含糖飲料進入校園之規定。


除了政府制定法律,更重要是由自身做起,學會營養標示、養成減糖飲食習慣、由天然食物尋找糖份等飲食技巧,將可以幫助自己及孩子們減糖、找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