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馬雲:「網路製造」掀變革


暌違五年,阿里巴巴集團再度召開2017天下網商大會,董事局主席馬雲「警告」在場網商,不要把今年的大會看成和過去一樣,他預言未來十年內,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將對很多產業造成激烈衝擊,各產業要及早因應「Made in Internet」(網路製造)並非口號,甚至會引起社會動盪。

阿里巴巴11日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主導統籌集團內的跨業合作,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相關事業,建設「五新」的基礎建設,要「重構新網商」,當前新零售的「五新」項目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及新能源。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幫助商家在網路做生意,未來所有的商人都是網路創業家、都在網路做生意,做線下生意者,要好好考慮未來的發展。他說,以前大家習慣「Made in XX」,以地理來判斷生產品質的時代過去,將來就是「Made in Internet」,美國設計、中國生產、其他國組裝的狀況很普遍,以前只有大公司可以這樣做,但網路時代,小店家也能這樣做,這將引起產業的變革。

他也揭示阿里巴巴未來方向,要以現在發展的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協助企業、消費者找到買、賣,後端快速的運送,更方便的支付,小企業也能分享的雲端運算,這也就表示著產業結構將來會有劇烈的變化。

他警告,即使成功的企業,現在也該把握時間及早調整,但「天下最難改變的是成功的人」,他不得不提醒各產業注意,未來30年,世界變化超過大家的想像力,10年內,受到AI、大數據、雲計算影響,各行業都會有變化,調適不好,就會引起社會震盪,製造業也會像零售業一樣嘗到苦果。

π型人把AI當夥伴 產值再加價


擁有雙重專精領域的π型人,在AI人工智慧世代中將被更加凸顯,搭配AI未來在數據與分析上的諸多進展,這群π型人將替企業做出更為精準有效的決定。


採訪整理/郭茵娜 圖片提供/yes123求職網、達志影像


在職場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一直是備受重視的工作態度,很多工作需要各種不同的專業人才一起攜手完成,所以往往能夠借助他人之力,與夥伴一起合作,效率會更高。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職場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團隊合作之外,還要再加上與AI人工智慧相互搭配。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副理就指出:「懂得活用AI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就可以透過人機協作來達到更高的效果。」然而,在現代AI大勢崛起的氛圍下,想為職涯加分,只有一項專長恐不夠。關於人才該具備何種獨特性,才能展現差異化?yes123求職網「高學歷高技能與π型人工具人調查」,讓人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π型人趁勢崛起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也跟著一再產生變化,尤其是有了電腦之後,世代的更替更加快速,短短幾年間,智慧型裝置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現在科技界專注研發的AI人工智慧,日後想必也一定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來,人工智慧Alpha Go打敗多位世界圍棋好手的新聞不斷被提起,人們在感嘆科技的進步之餘,也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未來10年內,你的工作可能不保」、「台灣有8成工作將會被機器人取代」⋯⋯諸如此類的分析報導層出不窮,反應出人們對於科技發展的期待與焦慮。
然而,就在上班族擔心著自己未來的飯碗、企業主盤算著人力成本如何更加精簡的時候,「π型人」趁勢而起。楊宗斌解釋:「π型人,其中的『π』,若以圖像解讀,下方像是兩隻腳,象徵著兩種專長、兩種領域、兩種職務、兩種外語⋯⋯等等,而且還有繼續延伸發展的能力;至於上方的橫桿則代表具有將左右兩邊整合起來的能力,並應用於實務上,相輔相成,發揮1+1>2的效果,以因應日新月異的商業市場狀況!」
專精多工的π型人,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職務發揮所長,如此一來不僅能在職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當然也不用擔心會被時代淘汰。
那麼,該如何在AI時代裡成為專精多工的「π型人」呢?楊宗斌指出,AI能夠在各方面的數據上提供協助,而我們必須要培養出分析數據並做出決斷的能力。在學校裡打破既有的科系限制,更廣泛地學習,不要給自己設限;在職場上則要讓職場技能上下左右多方延伸,比方說跨部門尋求合作,甚至主動要求調動職務,讓自己吸收更多元的經驗,這麼做不僅可以避免自己遭到淘汰,還能夠成為企業裡無可取代的人才。


永保學習的心
目前台灣職場上也見到不少求職者,即使頂著亮眼學歷,卻沒有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人覺得擁有「高技能」會是就業保證,相反的,僅有13%的上班族表示,覺得擁有「高學歷」(碩博士學歷),就是「就業保證」。
他以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觀點:「並非高學歷就沒有實質助益,對於學位方面的進修,可以在工作後有了更多實際經驗,再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例如:擔任主管職的再攻讀MBA,研發人員去攻讀博士,最後將所學再回饋在本職與企業營運上。
當然「跨領域」進行研修也是必要的,以大數據分析人員為例,如果還懂得行銷策略,就能解讀數字並找到目標客群,以最有效率的促銷方式與經費,達到銷售量提高的目的,最終成為一位π型人!
「在一個職位待了3年以上,思維難免會僵化,所以企業應多鼓勵員工進修。」在第一線的人力資源市場觀察多年,楊宗斌建議職場上的工作者保持一顆寬廣的心,除了急迫的危機意識之外,也要學著從危機之中找出轉機。因此,努力多方學習,讓自己成為「π型人」,就是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擁有第二專長、能夠進行跨領域的串聯,視野更寬、思考更周詳,正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合作共創價值
在職場上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一個是未來發展性無可限量的AI新科技,一個是不斷自我提升的優秀多工人才,兩者究竟是互相競爭的對手,抑或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呢?
AI的飛速發展有目共睹,「投入職場的機器人」、「各式無人機」、「大數據蒐集及分析」等,AI都有令人驚豔的表現。楊宗斌表示,目前AI的發展多少已對就業市場產生了影響,勞力密集的產線工作,或是金融產業的網路語音服務,現在都已經有AI開始進駐,不過實際上還是有許多工作,是無法輕易被AI取代的。尤其是需要在第一線與客人互動的工作,畢竟人心是複雜的,而AI無法判讀人們語氣的變化及臉上表情之類的細微情緒反應,當然就難以在當下做出最適當的處理。
楊宗斌認為有8種類型的工作是可以透過人機協作,發展出更高的價值。
1.互動與諮詢
每個行業都設有直接面對客戶的服務人員,銀行的櫃檯、電信業者的語音客服、醫療現場的醫生及護士等,因此如果有AI、大數據等資料來輔助服務人員,更能幫助他們面對客戶需求,才能真正滿足客戶的問題。
2.教育學習
不可諱言,AI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在廣度及深度方面一定會勝過人類,然而若讓AI擔任「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恐怕會因為無法關照學生的學習狀況,照顧不到心理層面的因素,所以變得難以掌控進度。因此,必須人機相輔相成,讓教育更具未來性。
3.行銷業務
抓住人心是行銷企劃及業務工作的首要目標,因此不僅需要跟客人大量互動交流,更需要預測客人的想法及消費行為。AI可以提供大量的消費數據,但分析及做出行銷決策,或是業務的推廣,還是要靠人們的判讀。
4.法律相關
法條是硬梆梆的文字敘述,這對擅長蒐集資訊的AI來說絕對不成問題,但法律層面必須兼顧「情理法」,在法庭上的辯護攻防,還是需要由專業的律師來進行。
5.社工服務
社工類的工作需要愛心、耐心及同理心,機器人或許可以將交辦的任務處理好,但冷冰冰的反應可能難以兼顧情感的部分。
6.餐點料理
現在已經有負責料理餐點的機器人投入職場,然而最終的調味還是需要仰賴廚師的經驗,因為機器人無法分辨口味的喜好,只能依設定好的數據作出制式的料理。
7.人力資源
企業裡的人力資源(HR)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人」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HR必須透過訪談或相處,了解個別員工對公司的貢獻,並做出不同的評比。當然對員工的激勵方式也各不相同,AI恐怕無法處理如此細膩的工作。
8.文創產業
藝術是人類特有的創意表現,繪畫、詩詞、歌曲,乃至於電影的創作,相信短時間內AI是難以取代的。不過,透過高科技的工具,也能讓創作有更大的躍進。
市場上還有許多工作是需要由專業的人才來進行細膩的處理,楊副理也認為:「AI並非洪水猛獸,我們不該一昧地擔心害怕自己的工作會被取代,而是要思考如何透過與AI合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現,為自己的價值加分。」
AI人工智慧並非我們的對手,反而應該是最佳幫手,懂得利用AI、與AI密切配合,你就會是下一個在職場上發光發亮的新星。

運動休閒風將成運動領域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在Lululemon創始人的二次創業品牌 Kit and Ace宣布關閉在美全部門店時,業內放出了運動風服飾遇上發展瓶頸的訊號。RSR零售分析師Paula Roseblum認為,時尚界的運動風在降溫,“研究歷史,不難發現市場的起伏規律,應該想想天花板在哪裡,以及當它觸底的時候是否還給你留有轉圜的餘地。”

如今看來,這轉圜的餘地似乎已經出現了。近日,歐睿諮詢的新報告顯示,包袋、手錶和美妝產品正在接過運動風服裝的接力棒,成為了這個領域的新增長引擎。
  
許多零售商現在專注於運動配飾的研發,即使在巴塞爾表展上,那些大型國際鐘錶集團和珠寶集團也在改變傳統,把運動靈感的產品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上。而諸如Kate Spade等本來就定位為生活方式的品牌就更不會放過這個趨勢了,它最近賣上了便攜式水壺。
  
財經媒體Quartz認為,這一趨勢的產生並不是品牌缺乏新點子的緩兵之計,它們是適應了真正的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休閒和運動主導的穿著也使人們對運動品牌或運動元素的包袋、手錶產生了興趣,2016年,包袋和行李箱的市場規模增長了9%,幾乎是這個大品類平均增速的3倍。”歐睿方面說。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Adidas今年五月推出了一個和日本包袋品Porter合作的系列,Nike也和Apple Watch研發跑步者手錶,配飾在運動風上的滲透會比以往更加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運動風的產品並未一味地追求中性化,事實上,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內容給了更多女性消費者新的造型提議。比如在健身房中,你如何維持一個完整的風格呈現?答案是不僅要穿運動裝,也要搭配相應的配飾,這種新的消費刺激給了女性又一個花錢的理由。
  
因此,注意到這個隱形驅動力的零售商們已經開始進入到新的市場,比如運動美妝。相信去健身房的女孩們也都常有一個困擾,就是由於無法帶妝運動,常要卸妝和補妝,十分麻煩。以後,Sephora等零售商就和Tarte合作,將推出一系列宣稱是運動美妝的產品,只是具體功效還不得而知。
  
按照今年Vogue 3月推出的一篇文章指出,運動美妝主要是防水、防汗,且含有天然保護成分的美容產品。雖然皮膚科醫生Howard Murad曾指出,運動過程中帶妝並不是什麼好事,它會堵塞你本來要排毒的毛孔,且無論化妝品的成分多好,都是排毒的屏障,但千禧一代的需求比較特殊,他們有旺盛的虛榮心,在健身房拍照是必修課,它甚至已經取代酒吧、咖啡館等地點,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區域,因此,化妝運動是必要的。
  
這也是如今健身房的鏡子數量如此之多的原因,商人們洞察人心,他們知道,年輕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愛欣賞自己的臉。

adidas CEO 體育用品之爭在於供應鏈反應


2016adidas全球收入增長14%192.91億歐元,創造了這個運動品牌新的銷售紀錄,大中華區也成為adidas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1月被任命為adidas新任CEOKasper Rorsted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中華區的收入會有更進一步的增長,這一方面來自於產品不斷推新及門店拓展,另一方面,數字化將助推未來業務的發展。不過Kasper Rorsted認為,這一切還要看是否能夠反映出消費者的需求,在他看來,“競爭對手可以是Nike、安踏、優衣庫,或者是其他一些品牌。針對adidas近來被關注的智能工廠新佈局,他還提到,公司同樣需要提高供應鏈反應速度,來快速滿足中國這樣的市場。

剔除匯率因素,2016年大中華區銷售增長28%,成為adidas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遠遠高於全球14%的收入增長,Kasper Rorsted認為,目前為止,中國是adidas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也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市場之一。在他看來,“我對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中國市場的收入還能更進一步”。

更進一步的其中一個推動力來自於adidas不斷開設新門店,據介紹,目前adidas在中國已經擁有1萬家門店,Kasper Rorsted表示,計劃到2020年開到1.2萬家,在​​售終端有一個明顯的擴張。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未來三年adidas每年要開700多家新店。在開店戰略方面,adidas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其所列出的21個城市以及台灣、香港一共23個大中華區重點城市裡更密集地開店,這23個城市的門店銷售占到了adidas大中華區總收入的50%,“我們對這23個重點城市都有一個基於當地商圈的IDRIntegrated Distribution Roadmap)分析,看看這個商圈裡面的開店狀況,分析是否飽和了還是有更多的開店機會”。

另外一部分則是在新興城市開店,“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1,000多個城市,一共開了1萬家門店,在這個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很多城市的商業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會發生變化,我們對這些城市進行研究,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會把店開到這些新興城市中去。在中國,我們一共研究了2,000個城市,目前已經在其中1,000多個城市擁有門店,那也就意味著未來還有進入約1,000個城市開設門店的機會。這些新興城市的未來增長會占到我們總增長的50%”。Kasper Rorsted強調,“在中國開多少店這個不是問題,2016開了上千家店,關鍵是能開出好的店,這是我們真正關注的一點。”
  
數字化渠道帶來機會“通過移動設備來進行網上的採購或者是買東西,在中國實際上這個比​​例占到80%,可以說是很多市場當中佔比最高的。”Kasper Rorsted看到了中國電商的發展以及數字化為企業帶來的變革和機會,並將此作為adidas業務增長的一個推動力。“中國擁有最成熟的電子商務和數字化的生態環境,在未來我們會抓住機會來推動業務的進一步增長。”他介紹道,去年在“雙11”一天,adidas在網上的銷售就達到了4300萬元,但是對adidas來講,“希望能夠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天天都能與消費者有互動、溝通與連接”。
  
除了電商之外,社交媒體、微信這些能夠保持、增進與消費者溝通與互動的平台也進入到adidas的數字化通路觀察中,Kasper Rorsted想要實現的是,將現在的1萬多家實體店連接到數字通路、媒體上去,然後通過這些數字通路和媒體,與消費者保持密切的互動。
  
adidas的全通路營銷中,有一個項目叫做endless aisleKasper Rorsted解釋稱,“你去一個店,這個店可能不是很大,你要買一個東西可能不一定能買到,但是店裡有一個iPad你可以在iPad上搜索我們所有adidas的產品,或者是一般的跑步鞋等,從而買到你想買的東西。”在他看來,“網上銷售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行為和偏好,他們的需求在什麼地方,從而使我們能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Kasper Rorsted也清楚,“對我們團隊來說,我們以往比較擅長的可能是實體店,通過實體店進行銷售,那麼在新的數字化環境時代當中,也對我們提出了線上能力的要求,包括電子商務的能力、社交媒體的運用,以及電子營銷、網上營銷這些能力和工具的使用。”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具體的數字化通路實施方面,從adidas內部來說,會和總部來進行合作,制定中國的電子商務或數字化營銷戰略,然後在中國加以實施;從外部來說,會和各方機構或者團體、企業進行合作,執行、實施戰略。在通路選擇方面,“所有數字化平台都是能夠進行移動端去接入使用的,而不只是面對PC端。所以說在數字媒體或者數字化的一些工作,我們要確保它能在所有移動設備上行得通”。
  
競爭在於快速反應adidas大中華區2016年銷售創造歷史新高,除了自身產品及通路的努力外,不可忽視的背景是國內體育用品業再次走入黃金時代,市場上其他國內外體育運動品牌也相繼走向銷售高峰。Kasper Rorsted對此有明確的看法,“就我們對整個業務上的關注層次來說,首先關注的是消費者,然後再看我們的市場份額、盈利水平,最後才去看競爭對手,是這樣一個順序”。
  
Kasper Rorsted看來,競爭對手並不只是同在體育用品行業的其他品牌,而是吸引消費者的品牌,“我們定義的這個競爭對手是消費者買他的產品,而不買我們的產品,那麼他就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作為公司來說,我們關注的是消費者,而不應該是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可以是耐克、安踏,或者優衣庫,再或者是其他一些品牌。”從消費層面上看,Kasper Rorsted認為,“在市場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比較小的公司或者小規模公司,它們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比較快,如果競爭對手只是定義為那些大公司的話,可能會錯失這些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的公司。”

要求自己對市場和消費者快速反應,來自於adidas的自我定位,“目標消費群體是16-24歲,設計時尚的運動產品”,時尚稍縱即逝,速度必須要快。全自動化生產鞋子的SPEED FACTORY便是基於此的一種嘗試,雖然德國的SPEED FACTORY產能是一年生產約100萬雙鞋,換言之也只佔adidas全年銷量的0.2%,但是這項技術卻有助於adidas縮短供應鏈時間,一旦鞋子設計完成,有可能不到一周,甚至一天就可以上架。
  
“我們希望改變設計流程,能夠使所有的原材料準備就緒,那麼在當季產品一旦售空即意味著這個產品賣得很好的時候,能夠當季重新再生產,重新再補貨,來快速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特別像中國這樣的市場。”Kasper Rorsted表示,在提高供應鏈的速度方面,希望能夠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如果一個產品賣得很好的話,那麼adidas能夠有足夠的產能快速組織再生產,補貨並投入市場。第二,有了這種快速的生產流程和材料的準備之後,能在一個季節推出多輪產品,能夠更好、更快地對市場的需求做出反應。”

未來零售門店設計的3大發展趨勢


聯商網消息:對於實體店來說,曾經“開個店就有人來買東西”的經營方式早已落伍。如何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盡可能精準地展現出品牌想要表達的理念或文化價值;如何讓消費者停下腳步進店買點什麼……這些已逐漸成為零售企業越來越重視的問題。

零售企業開始意識到品牌文化傳播的重要性。2015年,我國商業終端展示設計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7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22%這其中零售業和會展業等行業的蓬勃發展持續推動這一行業穩定增長商業終端展示設計作為品牌形像傳播和商品推廣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變得越來越吃香。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隨之而來的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升級轉型、以及企業對商業設計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未來3-5年商業終端展示行業仍將保持穩定的增長,預計2018年我國商業終端展示設計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1,205億元。

消費升級與實體店改造
最近10年,無論在公園綠地、主題園區、住宅小區,還是在酒吧書房、辦公樓宇、商場酒店,藝術和設計的理念悄無聲息的融入到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城市中,中產階層的生活品味發生了悄然變化,都市化的時尚和設計元素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所重視,文化藝術消費結構和品質的升級轉型也慢慢開始步入軌道。

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願意為門店設計投入更多,大到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國際大型連鎖品牌,小到各類買手店、零售店鋪,都在在大力推廣門店改造,它已成為品牌年輕化和差異化中的一部分。
Bravo是永輝集團打造的精品超市,新的Bravo綠標永輝裝修風格以時尚大氣的綠、灰、棕等色調為主,貨架整體變低,並引進了大量的高端進口商品以及時尚品牌精品。高顏值的陳列外觀加上上乘的品質,迎合了現在消費者的需求,獲得巨大發展空間,逆襲了一大批老牌大賣場。自2013年第一家門店開業以來,短短幾年間門店數量已超過100家。

然而這些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做了一些設計差異化就算是完成了”,事實上,消費者可能因為“好看”光顧,但如果他們沒有感到“豐富”,也不會頻繁地出現。

“豐富”的一種可能性,是本身產品提供的可選擇範圍。廣州的方所,一家綜合性的書店,將服裝、書籍、講座、電影、創意市集等各類型品牌融合到了書店中,更像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集合店。
“豐富”的另一種可能性,是不斷推出新的話題。方所在廣州太古匯開張後,會在這不定期地舉辦的各類文化和生活方式講座,能夠很輕鬆地與書籍的簽售掛鉤,增加了書店的熱度和客流量。同樣也可以看到,從LINE、海賊王到熊本熊,這類年輕人喜歡的角色主題展覽已經成了一批購物中心定期吸引人氣的思路;餐廳在不斷推出季節限定,奢侈品店在不斷推出本地限定,服裝品牌也在聯合各種人做聯名設計師。

未來零售門店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商業中心集多功能於一身,零售門店越來越多元化
綜合型大型商業中心的內外環境設計將繼續向著高檔豪華、集購物、娛樂、餐飲、休息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方向發展,以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方位的需要。由於商業環境越來越規範化和多元化、商品經營品種越來越豐富,門店的設計處理上也要盡可能地簡潔,以方便顧客挑選商品,商品展陳列和道具設計則成了其設計的重點。

二、消費者在改變,文化、情懷和價格一樣重要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顧客在進行消費時也會體現出嚮往自然、回歸傳統的傾向。一部分零售商們會打破環境內外空間的界限,將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引入自身門店中,越來越多的具有民族傳統特色設計的老字號店鋪或餐館也應運而生。

三、獨特的個性化和整體的藝術化並存
九零後、零零後的消費力量逐漸崛起,他們所看重的獨特個性化和整體藝術化打破了以往千篇一律的設計風格,同時他們所追隨的各類時尚潮流也被越來越多的商家視為獲利的法寶。明星開餐館、共同投資創業,各類聯名設計、跨界品牌系列等等,都成為商場中聚客的利器。

說門好故事

說門好故事
誰有故事,誰就勝出!說故事是激勵、影響與說服他人的最佳工具,男女老少無不喜歡聽故事,而非聽人說教。


文/陳念南


書名:看故事學管理II EMBA也可以這樣輕鬆讀
作者:陳念南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電影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電影《勇者無懼》,描寫黑奴船上發生叛變的故事。這艘船最終還是抵達美國,理所當然地,美國人要審判這些叛變的黑奴。黑奴的辯護律師是主張廢奴的西爾多.喬德森(Theodore Joadson),而由前任總統亞當斯(John QuincyAdams)擔任他的諮詢顧問。亞當斯要喬德森向他簡述案情,辯護律師喬德森對這個事件的摘要報告精采、精確,完全不帶任何感情。
接著,亞當斯告訴喬德森:「在我從事法律工作早期,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誰的故事最精采,誰就獲勝。告訴我,你的故事是什麼?」由此我學到了,並且深深記在腦海裡。


最好的領導者說得一口好故事
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說:「所有領導能力都是一種表演,這種表演會透過追求崇高目標時所展現出的高度信念,向人們傳達出品牌的承諾。」進一步而言,最多的表演機會是說故事,而領導人不論是對內部員工傳達經營理念,或對外部顧客傳達品牌承諾,皆以透過故事來表達,最能收到效果。
最會說故事的人,就是最好的領導者。相反地,最不會說故事的人可能是最糟的領導者,他們拘泥於「事實」,不懂得迷人的故事可以激發潛在追隨者的想像力,因而啟動改變世界的力量。
表揚、激勵員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做的事寫成故事,公告在布告欄上,或給全公司的電子郵件中。或者,放進領導者的演講、公司內部刊物以及對外公開(特別是給顧客)的通訊,這是改變人心與行為的必要方法。否則,單純地要求員工「遵從」計畫、政策或指令,是非常不合時宜且無效的管理與領導模式。
傅里曼.湯瑪斯(Freeman Thomas)曾經設計福斯的金龜車,亦曾擔任克萊斯勒汽車的設計總監,他說:「汽車設計需要創造故事,每一款車都提供了一個創造冒險之旅的機會。」其實,不僅設計汽車需要創造故事,當您在推銷一樁高風險投資案,或試圖達成一筆交易,或發起一項群眾運動時,都需要有一個故事作為開端,故事說得好,就能在聽者和您之間創造一個深刻而且效果長遠的共享經驗,自然就會形成凝聚人心的力量。


食品動線花巧思 菜單選擇大不同
不論是商品的本質、包裝、價格,甚至商品本身以及賣場給人無形感官上的知覺,一切影響行銷成效的元素,都要從「消費者自利」的心理基礎上去定調。
美國康乃爾大學想要改變學校餐廳裡的菜單,以引導學生改變食物的選擇,走向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消費行為學教授汪辛克自告奮勇,採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
汪辛克在實驗過程中,沒有更動菜單上的任何品項,只是改變了餐廳的擺設,以及食品的陳列方式。以下是他調整食品陳列方式,和對食物選擇產生影響的效果:
1.將花椰菜移轉到取菜動線最前方,消耗量提高10∼15%。
2.蘋果和柳橙由原來的不銹鋼餐盤,改為較為美觀的玻璃餐盤來盛裝,消費量提高2倍以上。
3.冰淇淋冷凍櫃的蓋子,從透明材質改變為不透明之後,選購冰淇淋的人數從原來的30%降為14%。
4.調整價目表,將水果包含在餐點的價格內,不另收費,但諸如餅乾、蛋糕、甜點之類的不健康食品,則必須另行付費,此舉使得水果消費量增加71%,其他不健康的食品則減少了55%
5.將巧克力牛奶移動到原味牛奶的後方,讓人必須向服務人員開口要求才能拿得到,因此就有更多人選擇原味牛奶。
這些改變加總起來的效果,使康乃爾大學的學生們所攝取的熱量顯著降低了,也使得餐食組合變得更健康,但是學生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到有任何改變,也沒有增加金錢的支出。
汪辛克成功的實驗改變了什麼?他沒有改變商品的本質,沒有改變商品的包裝,也沒有改變商品的價格,唯一改變的是「消費決策的介面」。掀開介面這層紗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消費者的心理」,汪辛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掌握了消費者的心理。
首先,就花椰菜來說,它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為何要移動到取餐動線的最前方?汪辛克考慮到學生們進入餐廳的動機,大多數是在飢餓的狀態中,在邊際效益最高的情況下,他們自然就會取用這種第一眼就看到的高營養價值食物。相對於原來將花椰菜擺放在較後方的做法,當學生們的餐盤已經裝滿其他食品,心理上已經得到滿足,在選擇決策上對於較晚映入眼簾的食品,知覺價值自然就會降低。
其次就蘋果和柳橙來說,改變了它們盛裝的器皿,就如同改變商品的包裝,能夠提高消費者的知覺價值,讓它們感覺更好吃也更有價值。再者,就冰淇淋來說,因為換成不透明的冷凍櫃蓋子,對於消費者選擇決策過程的第一步—視覺感知—形成障礙,察覺不到冰淇淋存在的訊號,於是就會錯過選擇它的機會。
接著就牛奶這一品項討論,將巧克力牛奶放在原味牛奶後面,要服務人員的協助才能取用,不若原味牛奶可以由學生們自行取用,這就增加了一項「行為成本」,也削弱了消費者的自主權,於是就降低了他們選購巧克力牛奶的機率,轉而選購比較健康的原味牛奶。
最後,汪辛克改變的第四項,又更加顯而易見了,人人皆知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決策最重要的因素,吃水果不用額外費用(只是感覺,事實上是隱藏在其他餐點的價格內),而選用餅乾等甜點要花錢,自然會影響到兩種食品的消費量。
人性是自私的,多半的行為動機都是出於自利的,必須有利於自己,才會採取某種行為,這就是「消費者心理學」理論所建構的基礎,也是企業行銷的根本立足點。不論是商品的本質、包裝、價格,甚至商品本身以及賣場給人無形感官上的知覺,一切影響行銷成效的元素,都要從「消費者自利」的心理基礎上去定調,這就是所謂的「消費者導向」。
這樣的現象是否很引人入勝呢?您從汪辛克的實驗中學到什麼?消費者心理是不是很有趣?商品行銷是不是需要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您對消費者心理學又了解多少?

test

只是考試有一個規則,你既然要去打破他,就得要有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
我對他勇於提出質疑的行為還是十分鼓勵的,但也只能無奈地告訴他,很多事情,我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回家後,我一直努力回想當年跟他們講「不平則鳴」時,到底說了什麼,印象卻模模糊糊。
那是韓愈寫給孟郊的《送孟東野序》中提到的,當初在講韓愈時一併講了,沒想到隔了這麼久,學生卻特別記住了「不平則鳴」這件事。
我依稀記得每年談起這篇,都會提一個有趣的問題給學生想:究竟為什麼我們認識的古人這麼倒楣?
韓愈在文章最後說:「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
「窮惡」可能是天命,為的是使這些「善鳴者」能「自鳴其不幸」,這樣的說法看似安慰了不順遂的文人,事實卻是只能將這一切無解的歸諸天命,莫可奈何。
前陣子有人跟我說,唐宋八大家之文,不過一些失意政客之牢騷,他實在不了解其價值為何。學生也曾多次問到我,為什麼古人總是被貶謫,總是失意,總是憤懣不平,我們又為什麼老是讀這些。
每每我都會細細分析,告訴他們太順遂寫不出好文章。或者換個角度來說,一個生命中沒有挫折的人,寫出來的作品畢竟平淡少味,比起這些,我們更願意看看那些在生命中跌倒過的、掙扎過的人們,心裡到底還藏著些什麼。
一直到最近,我才發現這個說法畢竟也不夠徹底。究竟為什麼這些過得特別不順的人,總是能寫出飽含生命力的文章,應該還有沒說清楚的原因。
我想起楊過斷臂後,終於和小龍女相聚時,曾說過「大喜大悲」時勝過「不喜不悲」。當時讀了覺得有味,感於楊過的至情至性,也就把這段話記了下來。
可當時小龍女尚未跳崖,楊過也還沒嚐到心死的滋味。
想起這些,我突然憶起許久前有人問我「哀莫大於心死」和「哀莫大於心不死」,究竟哪一句話比較對。當時我也困惑了,總覺得「心不死」似乎還未若「心死」來得痛快,一了百了,省去許多痛苦。
楊過失去小龍女後,創了黯然銷魂掌,其中有一式叫「呆若木雞」,我印象很深。後來想起這些,才突然發覺到,真正的悲哀畢竟不是呼天搶地、撕心裂肺,而是麻木不仁,萬念俱灰。
所以那些還在喋喋不休的,畢竟心中有夢吧。因為對這個世界還抱有期待,所以或憂傷困頓,或嘻笑怒罵,形諸文字,斐然成章,終於一篇篇流傳了下來,來到我們手中。
如果有一天不鳴了,不寫了,那這人的夢就熄了,心也就死了。
最近網路上很流行一句話:「二十五歲死亡,七十五歲下葬」看了感觸很深。許多人步入社會後,開始被生活追著跑,年輕時的稜角被磨平了,熱血早流光了,剩下的只有一張張日漸模糊的臉孔,心呢?
「欸,還記得年輕時的自己嗎?」
有多少人在人生旅途上驀然回首,竟潸然淚下。
是啊,關於那些曾經有過的美好夢想,怎麼突然消失了。
那些失意的騷人墨客,當初何嘗又不是滿腔熱血,把大好青春獻給了理想、獻給了社會。
然後少年終於老了,視茫茫髮蒼蒼,心裡卻還念著那些未完成的,念著念著終成了牢騷,動人的牢騷。
但這些人似乎總願意這樣活著,在他們心中,鬱鬱寡歡、跌撞浮沉,似乎遠遠比行屍走肉來得好。
尚未心死。
近來讀書偶然讀到蘇東坡的幾篇歷史文章,深深覺得這個我們素來喜愛的大鬍子,讀書之勤、用功之深,還有心裡面對世界的愛與信任,實在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我也不是要特別為誰辯護,但如果只是讀了幾篇課本選文、補充教材,就用以論斷這人的一生,畢竟過於草率了。
慶幸的是,這些命運特別不順的人們,倒也特別頑強。儘管他們的文章再悲憤、絕望,但他們畢竟持續不停地在寫著。
因為心不死啊。不甘心、不死心,所以還有話得說。
而這些二十五歲死亡,七十五歲下葬的人們,還救得活嗎。
回頭想起這個「不平則鳴」的孩子,希望他不要就這麼妥協了。他真的還年輕,這個教育體制、這個社會,大概還殺不死他。
不過,也殺不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