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行事曆

為什麼一流主管都用「跨頁週間行事曆」?行事曆記錄什麼,反映了一個主管的「腦」 田島弓子 核果文化

執行者的行事曆,是單打獨鬥的光榮紀錄;寫得密密麻麻,通常戰績愈好。主管的行事曆,則是領導團隊的「指揮塔」;必須一目瞭然,才能運籌帷幄。

這個情景是否熟悉?永遠有數不清的會議等著你;好不容易滿足上司的要求,轉頭又得為部屬收拾殘局;永遠都在回E-mail,可能還無法順利交辦給部屬……
原因在於──當上主管之後,你的「時間運用模式」並沒有跟著升級。  

一流主管的行事曆就要像個「指揮塔」 主管最重要的任務,已經不是凡事親力親為,而是「推動屬下的工作」以及「提高團隊成果」。
所以,在每天有限的時間中,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整合團隊,妥善交辦屬下各項事務。 因此,主管的行事曆手冊所記錄的要項,應該是根據這兩大目標,所發展出來的工作重點。

如此一來,這行事曆就會像個戰略計劃的指揮中心,引領主管看見全貌,在腦中產生組織的運作想像,帶領部下分頭進行,做出成果。 為什麼「跨頁週間行事曆」能有效管理團隊?

作者田島弓子曾在微軟業務部擔任高階主管,帶領團隊做出佳績。他管理行程時,除了運用Outlook外,還大量使用行事曆手冊、筆記本等傳統工具,
他發現藉由「手寫」,能在腦中盤整團隊進度,思考下一步的指示。 而他最推崇的就是「跨頁週間行事曆」。而且一定要找以下這種:
--以週為單位,跨頁設計 --左頁顯示週一至週日,右頁則空白 --最好是線圈裝,可攤開在桌上 善加利用這種格式的行事曆,可幫助主管建立「管理腦」。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以週為單位」思考,最利主管掌控大局 以一週為單位的行事曆,能幫助主管俯瞰全貌,看著本週思考下週、甚至更長遠的計畫。還能回推時間,提醒部下此刻該做什麼,藉此管理團隊進度。

●左右頁互相對照連動,「每日」工作事項扣緊「本週」目標不疏漏 切出本週的業務目標,寫在行事曆右頁,再化約成工作要項,填入左頁的每日待辦清單。以跨頁對照,就能清楚確保目標與工作進度不落後。

●主管的待辦事項,占比最高的應該是「交辦事項」 身為執行者,你可能會在行事曆寫「幾點該完成資料」,但是當主管後就變成「指示部下A製作資料」,因為主管的重點工作就是站上指揮塔,好好分派各項工作,才能讓組織運作順暢。

●部下的預定工作,也要寫進行事曆 將交給部下的工作事項寫進行事曆,有利主管促使部下行動,當部下遇到困難時,也能馬上掌握狀況,一邊給予協助,不會因為突發狀況太多,而拖累整個團隊。

●主管也要自己預約自己的時間 主管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議,以至於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時,主管更需要為自己預約「一人的祕密會議」,讓自己擁有一小時左右的獨處時間,思考商業策略等具前瞻性的想法。 善用辦公文具輔助多層次的管理 書中收錄更多的辦公文具活用術,幫助所有主管,逐步打造優秀「管理腦」,順利帶領團隊,包括:

●用「A4紙」製作多工管理的行事曆 一般制式月曆無法跨月管理,這時就用A4影印紙製作橫跨五週的行事曆,尤其適合需要管理多項業務、看出三十至四十天內的進度時。

●利用「便利貼」為行事曆加料 便利貼能隨寫隨貼,方便寫上各種補充資訊,貼在行事曆或筆記上,輔助管理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白板」是沙盤推演的最佳工具 白板面積足夠大,最適合把腦中想法全部列在上頭,藉此綜觀全盤,找出正確策略。

●用「筆記」贏得人心的小訣竅 談話時一邊寫筆記,部下就會覺得自己的主管正認真傾聽,發揮「帶心」的管理法則。 行事曆記錄什麼,反映了一個主管的「腦」。


行事曆記錄什麼,反映了一個主管的「腦」
執行者的行事曆,是單打獨鬥的光榮紀錄
寫得密密麻麻,通常戰績愈好
主管的行事曆,則是領導團隊的「指揮塔」
必須一目瞭然,才能運籌帷幄

隨書收錄作者設計的三款行事曆表格:
「跨頁週間行事曆」、「年間活動筆記」、「五週行事曆表格」

身為主管的你,是否遇過以下場面:
永遠有數不清的會議等著你;
好不容易滿足上司的要求,轉頭又得為部屬收拾殘局;
永遠都在回E-mail,可能還無法順利交辦給部屬……
原因在於──
當上主管之後,你的「時間運用模式」並沒有跟著升級!

一流主管的行事曆就要像個「指揮塔」
主管最重要的任務,已經不是凡事親力親為,而是「推動屬下的工作」以及「提高團隊成果」。所以,在每天有限的時間中,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要整合團隊,妥善交辦屬下各項事務。
因此,主管的行事曆手冊所記錄的要項,應該是根據這兩大目標,所發展出來的工作重點。如此一來,這行事曆就會像個戰略計劃的指揮中心,引領主管看見全貌,在腦中產生組織的運作想像,帶領部下分頭進行,做出成果。

為什麼「跨頁週間行事曆」能有效管理團隊?
作者田島弓子曾在微軟業務部擔任高階主管,帶領團隊做出佳績。他管理行程時,除了運用Outlook外,還大量使用行事曆手冊、筆記本等傳統工具,他發現藉由「手寫」,能在腦中盤整團隊進度,思考下一步的指示。

而他最推崇的就是「跨頁週間行事曆」。而且一定要找以下這種:
--
以週為單位,跨頁設計
--
左頁顯示週一至週日,右頁則空白
--
最好是線圈裝,可攤開在桌上

善加利用這種格式的行事曆,可幫助主管建立「管理腦」。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以週為單位」思考,最利主管掌控大局
以一週為單位的行事曆,能幫助主管俯瞰全貌,看著本週思考下週、甚至更長遠的計畫。還能回推時間,提醒部下此刻該做什麼,藉此管理團隊進度。

左右頁互相對照連動,「每日」工作事項扣緊「本週」目標不疏漏
切出本週的業務目標,寫在行事曆右頁,再化約成工作要項,填入左頁的每日待辦清單。以跨頁對照,就能清楚確保目標與工作進度不落後。

主管的待辦事項,占比最高的應該是「交辦事項」
身為執行者,你可能會在行事曆寫「幾點該完成資料」,但是當主管後就變成「指示部下A製作資料」,因為主管的重點工作就是站上指揮塔,好好分派各項工作,才能讓組織運作順暢。

部下的預定工作,也要寫進行事曆
將交給部下的工作事項寫進行事曆,有利主管促使部下行動,當部下遇到困難時,也能馬上掌握狀況,一邊給予協助,不會因為突發狀況太多,而拖累整個團隊。

主管也要自己預約自己的時間
主管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議,以至於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時,主管更需要為自己預約「一人的祕密會議」,讓自己擁有一小時左右的獨處時間,思考商業策略等具前瞻性的想法。

善用辦公文具輔助多層次的管理
書中收錄更多的辦公文具活用術,幫助所有主管,逐步打造優秀「管理腦」,順利帶領團隊,包括:
用「A4紙」製作多工管理的行事曆
一般制式月曆無法跨月管理,這時就用A4影印紙製作橫跨五週的行事曆,尤其適合需要管理多項業務、看出三十至四十天內的進度時。
利用「便利貼」為行事曆加料
便利貼能隨寫隨貼,方便寫上各種補充資訊,貼在行事曆或筆記上,輔助管理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白板」是沙盤推演的最佳工具
白板面積足夠大,最適合把腦中想法全部列在上頭,藉此綜觀全盤,找出正確策略。
用「筆記」贏得人心的小訣竅
談話時一邊寫筆記,部下就會覺得自己的主管正認真傾聽,發揮「帶心」的管理法則。

本書特色
1.
本書藉由改變辦公用具的使用方式,幫助讀者習得主管的工作方式及思考模式。讓主管得以面對龐大的業務及突發狀況,順利將團隊的工作成效提升到最大。
2.
書中附上獨創的「跨頁行事曆」、「年間活動筆記」、「五週行事曆表格」範本,有助於主管掌控全局,以有彈性的方式進行工作,避免因為擔心進度而引發焦慮。
作者簡介:
田島弓子

BRAMANTE
株式會社董事長。

成蹊大學文學部畢業、日本人才管理協會會員。一九九九年進入微軟日本法人就職,曾負責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業務及行銷工作。當時乃是少數的女性業務部長之一,期間個人及其業務團隊獲得兩次董事長獎。

○○七年創立BRAMANTE株式會社,展開就業及溝通諮詢事業。特別著重於「年輕族群工作論」、「中階主管商務溝通」、「女性就業支援」三項主題,並活躍於員工研習、演講、公開研討會、大學課程等活動。日本生產性本部主辦的「職業婦女進步會議」,設立「活力獎(現為女性活躍進步獎)」時,擔任了推廣委員。

著有《A+主管創造業績、解決職場問題的58個實用技巧》(高寶)、《女性員工的管理教科書》(鑽石社)、《職場生活「不」平衡的工作力》(Discover21)、《28歲開始的女性工作法則》(すばる舎)、《「努力卻不得回報」時的讀物》(WAVE出版)。

BRAMANTE
株式會社網址:http://www.bramante.biz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TO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Ada(林珮玲)筆記女王

鄭緯筌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Vista讀書會發起人

──
熱情推薦
TOP

目錄

推薦序 學習優秀主管的工作習慣及思維模式 鄭緯筌
前言 新時代主管的工作革命,就在傳統類比工具中!

第一章 擺脫瞎忙、提升團隊績效的「混合工具管理術」
新手主管第一步:改變工具的「使用方式」
跨入要讓「所有人皆理解」的管理階層
微軟執行長讓員工心服口服的最大理由
好主管懂得資訊不只能「傳」,還能「達」
別用電子郵件傳達「口頭難以說明的事」
優秀的主管,必須追求工作「效果」

第二章 行事曆手冊是卓越工作成效的「指揮塔」
活用傳統及數位行事曆
公開行事曆,讓員工心甘情願「聽你的」
以「一週跨頁法」俯瞰工作內容
部屬的工作行程更應該寫進行事曆
不懂「交辦事項表」,你就自己做到死!
用「一年」預定團隊工作計畫表
用便利貼「加料」,輔助你的「管理腦」
以「數位方式」建管預定計畫表
好主管懂得「預約自己的祕密會議」
將行程謄寫在傳統行事曆上,等於整理腦中想法
只要一張A4紙,就能達成五週的多工管理
讓「組織圖」幫你找到工作助力

第三章 提振士氣,讓「溝通」更順暢的筆記技巧
以手寫方式為文件「注入生命力」
「數字背後的故事」是士氣的關鍵
從管理觀點出發,善用「便利貼」對話
A4回收紙製作摘要,提高傳達力
以「傳閱板」打造團隊力
讓部下更加積極的「五分鐘情報分享」
與部下面談時,徹底做好「書面紀錄」
辦公桌前的「提高向心力的布告欄」
以「預定行程白板」抓住談話機會

第四章 策略發想、釋放壓力,協助忙碌主管的絕佳工具
「白板」是最適合策略發想的工具
為什麼執行主管需要寫「腳本」?
讓資訊易懂的「塊狀化」筆記術
執行主管也應該管理「自我情緒」
「行事曆手冊」是最強的情緒管理工具
待辦清單的小小儀式,幫助安定情緒
「釋放情感」的憤怒控制療法
能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目標達成術」

結語 優化你的管理技巧與心態

附錄 成為優秀執行主管的實用範本
格式1 跨頁週間行事曆手冊
格式2 年間活動筆記
格式3 五週的行事曆表格

專欄
執行主管設定待辦清單的八大訣竅
為什麼手寫的效果如此好?
便利貼是專屬於某人的訊息
根據「價值鏈」建立白板上的架構

2018

嶄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到底要怎麼設計新的一年?

找不到想做的工作?老是抱怨薪水少得可憐?每天忙得像無頭蒼蠅?「這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新的一年,你應該不想 再這樣回答了吧?

新的一年想跟煩惱說bye-bye,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而不是年年下定決心,但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找理由,然後不知不覺回到從前,這時,你需要的是重新 「設計」你的人生。

日本設計師南雲治嘉提出這個「設計」人生的方案,就是要「將問題簡化」。他指出,煩惱之所以多到爆,往往是因為看不清楚問題的真相,與其從結果面一直思忖著 如何解決問題,不如回到起點好好檢視問題的根源。因為,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卻無法持續,並不是因為你的意志太過薄弱,只是你的人生缺乏設計而已。無論任何 煩惱,只要用設計的原理,將麻煩的問題抽絲剝繭,就可以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找不到想做的工作?你需要的是開展可能性。老是抱怨薪水少得可憐?你需要的是改變低薪的結構。每天忙得像無頭蒼蠅?你需要的是創造屬於自己的時間。要過什 麼樣的人生,就看你有沒有設計的意識,從2018年開始,請大聲說:「我的人生,我要自己設計!」

設計1 找不到我想做的工作?開展可能性找出想做的工作

人的天性想要玩樂,能勝過它的只有對工作的意願。若能選擇喜歡的工作,那是最好不過了;但也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他們大部分不是沒有掌握充分 的就業資訊,就是對自我認識不足。

設計方法

收集資訊與追求可能性,都是設計的基本領域。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我有許多想做的工作」,就能展開自己的可能性。開始收集各種工作的資訊,並確認 自己的個性,然後列出對未來的夢想,你會發現,你想做的工作就在眼前。

設計2 薪水太少?改變低薪的結構

到底符合自己價值的薪水是多少?這問題大概沒有答案,無論 領到多少,人都會不滿足。當然也有滿足的人,不過真的很少;最糟的是每天帶著不滿過日子。

設計方法
設計是為了解除人的不滿、改善現狀,使人還能懷抱希望,當然也能讓我們逃出薪水僅能餬口的日子。要改變對薪水不滿的狀況,第一你可以想辦法增加收入來源,例如尋找第二份工作;第二你可以轉念,接受目前的薪資水準;第三你可以轉換跑道,激勵自己追求更高的薪水。

設計3 工作太忙碌?重新評價自己&時間創造法
將「工作很忙」當口頭禪的人,若不是真的忙到很煩惱,就是暗示自己「忙碌=自己對社會有貢獻、自己是有價值的人」。

設計方法
如果你希望忙得有價值,解決方法就是評價忙碌的自己,因為更好的自我評價,可以得到更深的滿足感。如果你忙到很煩惱,忙碌的原因無非工作量太多,要不就是對某工作不得要領。更進一步分析工作量增加的原因,不是公司整體的工作量增加了,就是工作量不變但人員變少,解決方法是重新審視工作流程,創造屬於自己的時間。

設計4 做什麼事都犯錯?防止犯錯的程式
做事方法可分為兩種:慎重型與隨意型,這兩種型態又可分別分為「做了再說型」與「預料型」。這當中最會犯錯的是隨意且做了再說的人。

設計方法
如果你是做什麼都容易犯錯的人,其實無需悲觀,只要能確認犯錯的原因,防止錯誤發生即可。此外,常犯錯的人是因為缺乏想像「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的能力,所以也要培養想像力,想像工作的流程與完成方式。

設計5 部屬不聽話?尋找最合適的溝通方式
上司理解公司策略後傳達給部屬,部屬遵從指示致力工作,如此一來,業務能順利進行,組織也能發揮功能。但問題是每個人都有個性,接收指示的方式也不相同,即使引進資訊系統,也不表示溝通內容變得更好。

設計方法
這裡需要的是建立信賴關係,這是上司與部屬溝通的必要條件。身為上司的你,可以透過公開溝通與私下溝通兩種不同的模式,與部屬建立良好的關係,彼此有了信賴的基礎,團隊運作才能順利。

設計6 上司很頑固?上下關係的設計
被認為固執的上司,大多數是缺乏領導魄力。上司不分青紅皂白就否定部屬提案,對部屬來說,就好像被奪走了發揮實力的場合。上司不信任部屬,部屬自然不會產生「為這個人努力」的想法。

設計方法
重視部屬,嚴格與溫暖並存,正是領導者的條件。上司應該想像計畫整體的結果,對各個企畫案進行效果測定,再做決定。一旦決定了,無論如何都信任部屬,並一肩扛起責任。

設計7 集中力無法持續?放鬆與緊張的反覆練習
想更上層樓,需要的是摒除一切雜念、將精神集中於眼前事物的集中力。集中力可分兩種,一是「一心兩用」的放鬆型,在工作或學習時一邊做其他事,有持續力卻無爆發力;另一種是摒棄其他雜事、專心在某件事上的緊張型,雖有爆發力,卻無持續力。

設計方法
要讓集中力持續下去,需先從確認目的開始,再交替運用放鬆(持續力)與緊張(爆發力)。這兩者乍看之下彼此相對,其實互為表裡,這兩者的平衡對持續集中力有著極大的影響。

設計8 想暫時轉換跑道?了解想轉換跑道的原因
沒有特別想去的公司,但就是想辭掉現在的工作轉換跑道,你曾有這樣的心情嗎?原因不外是對工作感到厭煩、討厭職場的人際關係、想改變現在的生活等。

設計方法
雖然「暫時」一詞讓人感覺想逃出現狀,但因為想轉換職場,又讓人感到希望。重要的是掌握想要離職的明確原因,就能想出因應對策。此外,「暫且」的心態也能引導出輕鬆而非嚴肅的解決方法,但這也可能是人生的某個轉折點,需要慎重地加以實踐。

設計9 想要嘗試新事物?得到結果的想像構思
當腦中浮現了自己想做的事,就能朝著目標前進;問題是很多人光有熱情,卻還沒有找到想做的事。找不到想做的工作,原因可能是之前專心從事某工作,從未想像下一個「新工作」是什麼。

設計方法
想像是藉由意識湧現的,相反地,毫無意識而湧現的稱為「空想」。空想雖然可作為構思想像的練習,但若無目的,也不會有結果。連結到結果的想像,是意識「有沒有有趣的工作?」,就會受到相關工作資訊吸引,包括媒體、朋友等,自然容易找到想做的工作。

設計10 出社會後才想要念書?意圖與向上心的設計
人藉由學習才得以成長,但若不明白目的和意義,就很難引發學習的意願。很多人都是在進入社會工作後,才看見自己需要什麼知識或技術,學習的目的和意願開始變得明確。

設計方法

以前的學習都交給學校處理,出社會後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從何處著手,這時就是運用設計的時候了。從設定目的到選擇主題、構思、動機、調查收集資訊、實施計畫、測定效果,學習的過程便是設計的過程。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馬雲:「網路製造」掀變革


暌違五年,阿里巴巴集團再度召開2017天下網商大會,董事局主席馬雲「警告」在場網商,不要把今年的大會看成和過去一樣,他預言未來十年內,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運算,將對很多產業造成激烈衝擊,各產業要及早因應「Made in Internet」(網路製造)並非口號,甚至會引起社會動盪。

阿里巴巴11日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主導統籌集團內的跨業合作,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相關事業,建設「五新」的基礎建設,要「重構新網商」,當前新零售的「五新」項目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及新能源。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幫助商家在網路做生意,未來所有的商人都是網路創業家、都在網路做生意,做線下生意者,要好好考慮未來的發展。他說,以前大家習慣「Made in XX」,以地理來判斷生產品質的時代過去,將來就是「Made in Internet」,美國設計、中國生產、其他國組裝的狀況很普遍,以前只有大公司可以這樣做,但網路時代,小店家也能這樣做,這將引起產業的變革。

他也揭示阿里巴巴未來方向,要以現在發展的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協助企業、消費者找到買、賣,後端快速的運送,更方便的支付,小企業也能分享的雲端運算,這也就表示著產業結構將來會有劇烈的變化。

他警告,即使成功的企業,現在也該把握時間及早調整,但「天下最難改變的是成功的人」,他不得不提醒各產業注意,未來30年,世界變化超過大家的想像力,10年內,受到AI、大數據、雲計算影響,各行業都會有變化,調適不好,就會引起社會震盪,製造業也會像零售業一樣嘗到苦果。